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对群体心理的各种表现所说的一切不利和贬低的东西,在他之前已经被其他人同样独特和同样敌意地说过了,并且自早的文献以来已被思想家、政治家和著作家们用同样的调子重复过了。
[99]包含勒庞最重要观点的两个主题——在群体中理智功能的集体性抑制和情感的增强,不久前已被西盖勒(Sighele)系统阐述过。
[100]剩下的作为勒庞特有的东西,说到底就是潜意识以及与原始人心理生活做比较这两个概念,甚至这些东西在他之前也常常被人自然地提到了。
不过还要指出的是,勒庞和其他人对群体心理的描述和估价绝非毫无争议。
无疑,刚才述及的群体心理的一切现象是正确观察的结果,但区分出群体构成的其他表现形式也是可能的。
在这些表现形式中,会在恰好相反的意义上起作用,并且必然对群体心理做出更高的评价。
勒庞本人也打算承认:在某些场合,群体的品格可以高于组成群体的个体的品格,只有集体能产生高度的无私和奉献精神。
“就独处的个人来说,个人利益几乎是唯一的驱动力,而就群体而言,个人利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
(勒庞,英译本,1920,第65页)其他作者则列举这样的事实:只有社会才全然为个体规定任何伦理准则,而个体通常是不能以某种或其他的方式达到社会的高要求的。
他们还指出,在某些例外的情况下,在团体中可以产生热情奔放的现象——使得最辉煌的群体成就成为可能。
就智力活动而言,事实仍然是,思想领域的伟大决策、重大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只有独立工作的个体才是可能的。
但是,甚至群体心理在智力领域也能有创造性的才能,正如尤其由语言本身,以及由民歌、民间传说等等所显示的那样。
而且,个别思想家或著作家得益于他生活于其中的群体的影响有多大,以及是否他比完善一项他人同时参与的精神产品所起的作用还要大一些,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完全矛盾的说明,看起来似乎群体心理学的工作必然导致无效的结局。
但是也不难找到摆脱这种困境的希望。
在“群体”
一词下面,有可能出现非常不同的结构,需要把它们区分开来。
西盖勒、勒庞和其他人论及的是短暂存在的群体——各种各样的个人由某种眼前利益而匆匆地聚集起来。
革命群体的特征——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的特征——无疑影响了他们的描述。
与此相反的观点则来源于考察那些稳定的群体或社团——人们在它们中度过一生,它们则体现为社会的各种机构。
第一种群体与第二种群体的关系就像滔滔海浪与海底地隆的关系。
麦独孤在他的《群体心理》(1920a)中,就是从刚才叙及的同样矛盾出发的,并且在组织的因素中寻求对这一矛盾的解决。
他说,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这种“群体”
全然不具有组织,或者不具有称得上组织的那种东西。
他把这一类群体描述为“人群”
(Crowd)。
但是他也承认,无论如何,一个人群在不具有初步组织的情况下几乎不能聚集在一起。
正是在这些简单群体中,特别容易观察到集体心理的某些基本事实(麦独孤,1920a,第22页)。
在一个偶合人群的各个成员能构成像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那样的东西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这些个体必须彼此间有某些共同的东西,对某一对象的共同兴趣,在某种或其他情境中相似的情绪倾向,以及(我想要插话说,“结果是”
)“某些范围的交互影响”
(同上,第23页)。
“这种心理同质性”
的程度愈高,个体形成一种心理群体就愈容易,并且群体心理的各种表现也就愈显著。
一个群体构成后最显著也最重要的结果,是在它的每一成员那里产生的“情绪的高涨或强烈”
(同上,第24页)。
依麦独孤之见,在群体中人们的情绪会激**到在其他条件下很少或从没有达到的程度;对于那些有关的人们来说,使他们自己如此无节制地受其**摆布,以致被淹没在该群体中并失去他们个体性的局限感,乃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
麦独孤用他称之为“借助原始交感反应的情绪直接诱发原则”
——即借助我们已熟悉的情绪感染,来解释个人被共同的冲动所左右的方式(同上,第25页)。
事实是,对一种情感状态的信号的知觉,在知觉它们的那些人中自动地累积而唤起同样的情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