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128]见马尔库斯茨维采(Marcuszewicz)1920年的著作。
[129][弗洛伊德习惯上用“忧郁症”
(melancholia)一词表达现在被称为“抑郁症”
(depression)的那些状态。
]
[130]参见《悲伤与抑郁症》(1917e)。
[131]参见我《论自恋》的文章(1914c)和《悲伤与抑郁症》(1917e)。
[132]参见我《论自恋》的论文第三节。
[133]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取自病理学的这些例子没有穷尽认同作用的性质,结果我们留下群体形式的部分之谜尚未触及。
在这点上不得不介入更为基本的和复杂的心理学分析。
从借助模仿的认同作用那里,一条道路导致感情移入,即理解我们能够对他人的心理生活采取任何态度的机制。
而且,在现存的认同作用的表现形式中,仍然有许多待解释的东西。
这些尤其致使一人限制他对自己与之认同的人进行攻击,致使他宽恕他们,给他们提供帮助。
这种认同作用的研究——像(例如)构成氏族感情根源的那种认同作用的研究一样,致使罗伯逊·史密斯(RobertsonSmith,《血缘与婚姻》,1885)做出惊人的发现,它们依赖于承认[由该氏族成员]拥有的共同实体,因而甚至可能被共同吃一种饭创造出来。
这一特性使得把这类认同作用与我在《图腾与禁忌》中构造的早期人类家庭史联结起来成为可能。
[134]参见我的《性学三论》。
[135]《论**领域最普遍的衰退趋势》(1912d)。
[136][参阅弗洛伊德的论文《论自恋》第三部分开头的一段话(1914c)。
]
[137][弗洛伊德在论文《处女的禁忌》(1918a)开头部分讨论过爱的“屈从”
。
]
[138][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1905d)第一篇的一个脚注以及他《论心理治疗》(1905b)的论文中,已经提出了这一观点。
标准版,第7卷,第150页,以及296页。
]
[139][参见弗洛伊德(1917d)。
]——[1923年增注]然而,这种功能归属于自我理想是否合理,似乎还存在着疑问。
这一点需要详尽的讨论。
[见《自我与本我》(1923b)第三章开头的脚注,在那里,此功能明确地被归属于自我。
]
[140][这个词在原文中用的是英语。
]
[141]见《超越快乐原则》。
[142][最后几个词原文是英语。
]
[143][“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52b)。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