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关于先天性,我们必须发问,从哪个方面看是先天的?否则,我们便会接受这种粗劣的解释:每个人天生将其性本能指向某一性目标。
关于习得性,同样存有疑义,即如果不考虑到个体的因素,各种各样的偶发影响是否足以解释变态的习得问题。
诚如前言,个体因素是不应忽视的。
双性(bisexuality)李兹顿(Lydston,1889)、科南(Kiernan,1888)和薛瓦利埃(Chevalier,1893)在解释性变态方面提出了有异于常见的观点。
通常认为人非男即女。
然而科学表明,有些人的性征是模糊不清的,很难辨别其性别。
这一现象首先表现于解剖学领域:这种人的**具有两性特征(即阴阳人),在极端的情形下,两种性器官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真性阴阳人);但在更多的时候两种器官均退化了。
[16]
这些反常性的重要性无意促进了我们对正常发育的理解,它表明,某种程度的解剖学双性是正常的。
在每一个正常的男人或女人身上,都可找到异性器官的残迹,它们要么作为多余的器官不起任何作用,要么经过变化移作他用。
这些知之甚久的解剖学事实使我们认识到,人在生理上起初是双性的,进化使人变为了单性,退化的另一性便只有少许的蛛丝马迹了。
似乎可将这一假设扩展到精神领域,将所有的性变态视为心理阴阳人的表现。
要确定这一点,所有要做的不过是要证明,性变态总是伴随着心理的和生理的阴阳人迹象。
然而这种设想却是令人失望的,因为心理阴阳人和解剖上的阴阳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不可能被证实。
在性变态者身上(见霭理士,1915),常可发现性本能的降低和性器官的退化现象,经常发现并不意味着规律性,甚至总是这样。
真实的情况倒是,性变态与生理阴阳人总体上是相互独立的。
人们也很注重所谓的第二性征和第三性征,并重视它们经常发生在性变态者身上的这一现象(见蔼理士,1915),无疑其大部分是对的。
但我们绝不能忘记,通常某一性别的第二和第三性征经常出现在异性身上。
它们虽然是阴阳人的标志,然而,却不需要像性变态者那样改变性对象。
如果伴随性对象的变态,至少主体的心理品质、本能及性格特征也与之相应地变为异性的特征,那么心理阴阳人才会被证实。
但是只有在女性性变态者身上,性格的变态才具有规律性。
而在男性中,最完全的心理性男性也会与变态相连。
如果相信心理性阴阳人确实存在,那么有必要补充一句,即它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似乎并不是相互决定的,这同样适于生理性阴阳人:根据哈班(Halban,1903)的观点,个体**的缺陷与第二特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毫不相干的。
一位男性性变态者用最粗俗的形式表达了双性理论:“男人身体中的女人脑袋。”
然而,我们仍不知女人的脑袋有什么特征,既无必要,也无理由用解剖学的术语替代心理学问题。
尽管埃宾(Krafft-Ebing)的解释比乌尔里克(Ulrich)的解释更为确切,但本质上并无区别。
埃宾认为(1895,第5页),个体的双性特征既影响到男女两性的脑中枢,也影响到男女两性的性器官。
这些中枢直到青春期才获得发展,其大部分受到性腺的影响,性腺起初是独立存在的。
然而,关于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的说法是否同样适用于男性“中枢”
和女性“中枢”
,我们尚无证据表明大脑具有像言语中枢一样具有性的功能分区。
[17]
无论如何,这一讨论引出了两个问题。
首先,性变态者具有双性特征,尽管我们尚不知道在解剖学结构之外这种双性特征是如何构成的;其次,我们所讨论的是性本能在发展过程中的障碍问题。
[18]
性变态者的性对象心理阴阳人的理论认为,性变态者的性对象正好与常人相反。
男性性变态者,会像女人一样臣服于男性的体态与心理魄力:他觉得自己是个女人,正寻求所钟爱的男人。
然而,尽管这种理论适于许多性变态者,但它并未充分揭示出性变态者的普遍特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