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们或许想到,正是有了这种过度贯注才产生了较高级的心理组织,继发性过程才有可能继原发过程后产生,并由之支配Pcs。
现在我们有可能准确地指出,压抑在移情性神经症中所否认的弃置表象:即那些可转换成言语,这些语词又依存于事物的表象是什么。
那些没有转换成语词表象,或者那些没经贯注过强的心理活动,将以一种压抑状态保留在Ucs中。
我在此想指明,在很早之前,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今天使我们知晓精神分裂症之最显著特征的那种洞察力。
在1900年出版的《释梦》最后几页中,我就提到过这样一种观点:思维过程,即远离知觉的贯注活动,本身并没有“质”
的东西,而且是潜意识的,它们要想进入意识,就只得通过与语词知觉[292]的残留印象相联系方能实现。
但是语词表象与事物表象一样,都在一定程度上来自感官知觉。
现在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为什么对象表象不能由它们自己的知觉痕迹这一媒介而成为意识。
或许是因为系统内的思维过程过于远离原始的知觉痕迹,所以,便不再保留这些痕迹的任何性质,为了进入意识,就需要由一些新的性质来加强其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语词相联法,贯注可装备某种性质,即使当它们仅再现各对象之表象间的关系,而无法从知觉中获得一些品质时也能完成。
这些只有通过语词方可理解的关系,构成了我们思维过程的主要部分。
如同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通过与语词表象的联结,只是有了变成意识的可能性,而与真正成为意识还不是一码事。
所以它是Pcs系统的特有部分,而且只能属于这一系统。
[293]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已明显地离开了我们本来的主题,并且会发现我们已陷入前意识与意识的问题之中,这也是我们接下来加以区别对待[294]的好理由。
有关精神分裂症,我们只谈到了对Ucs一般性理解,因而对这种病症中的压抑过程与移情性神经症中压抑是否有共同之处,这一点存有疑虑。
我们的定义是,压抑是在Ucs系统和Pcs(或Cs)系统之间所发生的一种活动,其结果是使一些材料与意识保持一段距离。
对这一定义,必须进行一些修正,以便使其能将早发性痴呆(dementiapraecox)和其他自恋性情感(narcissisticaffes)包括在内。
在这两种典型的神经症中,自我试图逃避,在撤销的意识贯注中表现自己,毫无疑问是其共同的特征。
这种最肤浅的见解告诉我们,这样一种自我逃避倾向,在自恋性神经症中表现得是多么的彻底和深刻。
如果在精神分裂症中,这种逃避表现为,从代表着潜意识对象之表象处来的本能贯注的撤销,那么看上去显得奇怪的是,属于Pcs系统的这一对象的呈现部分——即与潜意识对象相符的语词的系统论述》(1911b)中,也提到该假设。
]表象——相反地会接受一种更为强烈的贯注。
我们所更期待的是,属于前意识部分的语词表象,将不得不承受压抑的第一次撞击,压抑过后,当其迫近潜意识事物表象时,它会变得完全不能贯注。
当然,这是很难以理解的。
这表明语词表象的贯注并不是压抑活动的一部分,而是代表了争取恢复与痊愈的首次尝试,这十分明显地支配着精神分裂症[295]的临床治疗计划。
这些努力直接指向对已失对象的重新获取。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最好是通过运用表达这一对象的语词来捕捉它,但这时就不得不满足于以词代物。
一般说来,我们的心理活动总是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运作:要么是从本能出发,经过Ucs系统,到达有意识的思维活动;要么始于外部的激励,经过Cs和Pcs系统,最终到达潜意识王国中的自我贯注和对象贯注。
这两种途径,尽管必须经受压抑,仍能运转自如,且在很大程度上允许神经症患者重新找到其对象。
当我们抽象地思考这一问题时,就有忽略语词同潜意识事物表象之间关系的危险,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沉思哲理所涉及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已经开始倾向于使用类似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所使用的不受欢迎的思维方式。
[296]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如果我们认识到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对具体事物时总是以抽象的方式对待,那么这种奇异的思维方式的特征也就搞清楚了。
如果我们对Ucs的性质做出合乎事实的评估,而且还对潜意识表象和前意识表象进行了准确的区分,那么,我们的研究将不可避免地将我们从其他研究角度带回到同一种领悟的世界,实现殊途同归。
【注释】
[1]指标准版第8卷页码,下同。
——中译者
[2]在一次私人通信中,他认定此话出自弗洛伊德之口。
[3]在目前这个版本中,为参考查阅之便,作者将较长的章节分成若干部分,并分别给它们编了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