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因为我想要做的是相反的事:通过指出分析法的局限性的不可避免,来为这种局限性辩护。
考虑到同样的目的,我转向了另一方面:即对精神分析费时过久的指责。
就这方面,应该说,精神的变化实际上是缓慢发生的。
如果变化太快、太突然,反而是一种不好的征兆。
对极严重的神经症的治疗,可能极易延续数年;
但治疗一旦成功,我们则应该考虑,这种疾病若未治好,还会延续多久?也许治疗一年就缩减了患病的10年时间;换言之(正如我们在未得到治疗的案例中通常所见),这种疾病是根本不会自愈的。
在有些案例中,我们有理由在许多年之后恢复分析法治疗,因为那时生命已对新沉淀下来的诱因产生了新的病理反应;但在同一时期,我们的病人还自我感觉良好。
第一次分析实际上并没有阐明病人所有的病理倾向;而当分析疗法取得成功时,分析者自然就会停止继续进行分析。
第35讲宇宙观问题[155]
女士们,先生们:
在上次的讲演中,我们谈的都是些日常琐事——就好比是在整理我们简朴的房宅。
我提议,现在我们应该大胆地迈出一步,回答一个别人常常向我们提出的问题:精神分析会导致一个特殊的宇宙观吗?如果会,会是什么样的宇宙观呢?
我想,“Weltansg”
(宇宙观)恐怕是德文所特有的一个概念,要把它译成外国文字恐怕有困难。
假如我尝试着为你们给它下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在你看来必定是笨拙的。
我认为,宇宙观是种理智的结构,它基于某种凌驾一切的假设,统一地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因此,它没有留下任何尚未做出解答的问题,而且,我们所关心的一切事情都可在其中找到固定的位置。
不难理解,拥有这样一种宇宙观,是人类美好愿望之一。
信奉它,人们就能在生活中拥有安全感,就能知道追求什么,怎样才能最恰当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和兴趣。
如果这就是宇宙观的性质,那么就极易做出有关精神分析的回答。
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一种深度心理学或潜意识心理学——精神分析建构一种自己的宇宙观是不合宜的,它应该接受一般科学的宇宙观。
但是,科学的宇宙观已经很显然地异于我们的定义。
诚然,它也规定了对宇宙解释的统一性;但其解释仅仅是作为一个纲领,该纲领的实现有待于将来。
除此之外,它具有各种消极的特征,局限于目前所知的一切,并且强烈反对某些特定的异己成分。
它断言,除了对认真检查过的观察资料所进行的理智研究——换言之,即我们称为调查研究的东西——就不存在其他获得宇宙知识的源泉了,同时。
没有任何知识产生于天启(revelation)、直觉(intuition)或预卜(divination)。
这个观点好像是在最近这几个世纪中才逐渐得到普遍的承认;而到我们这个世纪,却发现了一种自以为是的反对意见,认为像这样的宇宙观同样毫无价值,不受人欢迎;它忽视了人类理智的要求和人类心理的需要。
这决不意味着,这些愿望将会被轻蔑地抛弃或其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将会被低估。
我们将描绘出这些愿望得到满足的状况,这些满足是人们在艺术作品以及宗教和哲学体系中自己创造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下述事实:允许这些要求进入知识领域,将是不合理的,也将是极不明智的。
因为这样就会打开通向各种精神病——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精神病——的道路,而且将会把人们大量的宝贵精力从直接指向现实的努力中抽取出来,以便尽可能地去满足其愿望与需要。
从科学的角度看,在此人们无可避免地要运用批判的能力,继续做出反对和驳斥。
有人声称,科学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领域,宗教和哲学是其他领域,它们至少与科学是等价的;因而,科学无权干涉其他两个领域:双方都有相等的权力成为真理,而且每个人都可自由地做出选择,并从选择中吸取信心,寄托信仰。
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
当然有人认为这种观点极其优秀、宽容厚道,摆脱了狭隘的偏见。
但不幸的是,它站不住脚,而且具有完全属于非科学的宇宙观的一切有害特点,在实际上它也就等同于后者。
事实很简单:真理不具有宽容性,它不容许妥协或限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