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哪里是抒情呢?“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就是抒情。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写唐朝的边塞,为什么一开篇会先说到秦汉呢?这里除了有以汉比唐的意味,更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此时此刻,多少戍边的将士正身处边关,仰望明月,可这明月不仅照耀着他们,也照耀过秦汉的戍卒。
这边关不仅驻扎着他们,也驻扎过秦汉的征人。
高高的明月和冷峻的边关,曾经见证过多少惨烈的厮杀,见证过多少生命的来去啊!
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马上,一股苍凉感扑面而来,唐朝将士的身影就被嵌(qiàn)进壮阔的历史之中了。
如果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重点是写时间的辽远,那么“万里长征人未还”
重点就是在写空间的广阔了。
在明月之下,边关之上,哪一个征人不是离家万里,无法回还?这未还的征人,不仅仅包含当时的戍卒,还包括秦汉以来,所有舍命沙场、埋骨边疆的将士。
他们之中,有的是“万里长征人未还”
,只能登上关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还有的是“万里长征人不还”
,他们已经化作关下的黄沙,再也不能回到故乡。
“秦时明月汉时关”
,眼中的景象是何等壮阔;“万里长征人未还”
,心中的感喟又是何等深沉!
这样雄壮的抒情,又怎能不令人心生感慨呢!
再看议论。
哪里是议论呢?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是议论。
雄关冷月的壮,万里长征的悲,都退成了背景,推出来的是最豪迈的誓言:只要有卫青和李广那样的将军在,我们就一定不让胡马踏过阴山半步!
这真是铮铮铁骨,盛世强音。
为什么“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因为“不教胡马度阴山”
!
从秦汉开始,一代代的军人之所以抛妻别子,舍生忘死,不都是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
吗?有了这“不教胡马度阴山”
,所有的牺牲也就都有了意义,前面的苍凉恰恰衬托出后面的悲壮,这正是所谓的盛唐之音。
可是,仅仅看到慷慨赴死的壮志还不够。
这两句诗还有弦外之音。
为什么要特别提到卫青和李广呢?因为这两个人不仅仅有军功,更有仁德。
当年,卫青手下的一个偏将因为突然遭遇了匈奴的主力部队,被打得措手不及,最后只身逃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