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虚实结合好在哪里呢?我们之前说,题画诗一定要就事论事,人家画什么你写什么,这就是实的部分。
但是,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题画诗也一定要借题发挥,这就是虚的部分。
有了这虚的部分,题画诗才能真的有诗意。
就像“春江水暖鸭先知”
和“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两句,不仅把春色写出来了,也把春意写出来了。
这春意既存在于惠崇的心里,也存在于苏东坡的心里,它还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所以,今天我们虽然看不到惠崇这幅画了,但是我们还能通过苏东坡的诗体味到当时的春意,这就是虚实结合的力量。
我为什么要给大家选这首诗呢?我想用它来代表宋朝的文人气质。
宋朝是一个著名的文质彬彬的时代。
什么叫文质彬彬?其实就是像苏东坡这样,精神上讲究,生活上也讲究。
因为精神上讲究,所以他对什么都有兴趣,不仅会做官,还会写诗,会画画,内心非常充盈。
其实,不仅苏东坡如此,惠崇也如此,当时好多的文人、僧人都如此,这才让北宋的文坛特别繁荣,精神也特别活泼。
又因为生活上讲究,他才能活得那么有滋有味。
苏东坡为什么能从“蒌蒿满地芦芽短”
联想到“正是河豚欲上时”
?因为他是美食家。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就是讲他跟河豚的渊源。
据说苏轼谪(zhé)居常州时,就爱吃河豚。
有一位士大夫家烹制河豚有独到之处,想请大名鼎鼎的苏学士尝一尝,苏东坡当然满口答应。
这么妇孺皆知的大名士能到家里来,士大夫的家人都很兴奋。
苏轼吃河豚时,他们都躲在屏风后面,想听听苏学士如何品评他们精心准备的这道名菜。
可是,一顿饭下来,苏轼只是埋头大吃,一句话都没说。
正当这一家人失望之际,已经酒足饭饱的苏东坡又狠狠地夹了一大口河豚,口中喃喃说道:“也值得一死!”
这一家人忍不住哄堂大笑。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正说明当时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种对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追求,也正是宋朝全盛时期的特点,它不像唐朝那么威武雄壮,而是温柔细腻,透露出一种富足年代的风雅,让人留恋不已。
这首诗讲了哪些内容呢?
1.什么叫题画诗?题画诗有哪些特点?
2.你理解“虚实结合”
的写法了吗?
3.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4.如果穿越到宋朝,你会和苏轼交朋友吗,为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