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元明清
banner"
>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这首诗的作者萨都剌是位少数民族诗人。
到底是哪个少数民族呢?一般认为是回族。
回族是从元朝开始逐渐形成的民族。
萨都剌能够进入中国诗人的行列,写下这首诗,本身就跟元朝的时代特点密不可分。
这个时代特点,就是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
大家都知道,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中国。
从1206年到1279年,中间隔了七十三年,这么长的时间,蒙古人在干什么呢?他们干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灭亡了南宋的老对头金朝,第二件事是进行了三次西征。
这三次西征,横扫中亚、西亚和东欧,最远一直打到多瑙河畔。
而且,随着这三次西征,他们也带回来一大批色目人。
所谓色目,并不是说这些人都有彩色的眼睛,而是各色各目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民族、人种都非常复杂。
不过,尽管来源复杂,但主体还是中亚、西亚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
这些人因为归顺较早,比较受蒙古贵族的信任,被编进军队里,到处驻防。
他们跟汉人通婚,这才逐渐形成了中国的回族。
萨都剌就出身于一个这样的家庭。
他的爷爷、爸爸都是色目军人,驻守在代州,萨都剌就出生在代州的雁门(在今山西代县)。
不过,萨都剌虽然出身于军人家庭,但他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后还考中了进士。
考试的时候不是要填籍贯吗?萨都剌填的就是雁门。
以后,人们都称他为“雁门才子”
,他的诗集就叫《雁门集》。
这就是元朝的时代特色。
一方面,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疆域很大,民族也非常复杂;但另一方面,这些来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人到了中国,就在中国成长、在中国学文化、在中国做官,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
我们也认为,他们就是中国人。
这种大迁徙、大融合本身,既是元朝的特色,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再看“上京即事”
。
元朝的都城在哪儿?很多人都会说是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这么说并不算错,但是也不全面。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一直是一个大国,国土面积非常大,而古代交通、通信都不发达,一个都城照顾不过来,所以往往实行两京制。
比如,元代之前的唐朝,就有东、西两京,西京在长安,东都在洛阳。
元代之后的明朝,则是南、北两京,就是今天的北京和南京。
元朝更是如此,它一方面要管着草原,另一方面又统一了中原,领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大,所以它也有南、北两座都城。
在南边的都城是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北京地处中原,相对比较炎热,皇帝和官员冬天在这儿办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