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就这么一小一大,一近一远,层层递进看过去,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自己。
葵菜有生有死,大河一去不复返,那我们不是也终归会死吗?而且,就在你这么想的时候,又有一段时间从指缝中溜走,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汉朝人已经为此感觉到深深的痛苦了。
怎么办呢?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人都会死,那就及时行乐吧,工作也不用做了,身体也不用锻炼了,整天就混吃等死好了。
行不行呢?这是一种想法,但绝不是汉朝人的主流想法,也不是中国人的主流想法。
我们经常讲雄汉盛唐,汉朝人很是豪迈,他们是不甘心受命运摆布的。
所以,他们给出了另外一种答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二层意思:催人奋进。
既然人都要死,为什么还要努力呢?因为葵菜知道自己秋天要枯萎,也照样会努力生长;大河知道自己要入海,也照样会努力奔流。
人难道不也该这样吗?
儒家知道,人都会死,肉体都会腐朽,但是,儒家又说,人有“三不朽”
。
哪三不朽呢?“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一个人若是留下万众敬仰的德行,或者立下万众受益的功劳,或者是留下了万口传诵的言语,那他就不朽了。
换句话说,人若是能留下点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生命就有意义了。
怎样才能留下点东西呢?那就要努力呀!
就像葵菜只有在春天才能茁壮成长一样,人也只有在少年的时候,才最有精力,最有勇气,所以这个时候最应该努力。
否则,等你到了年迈的时候,就不是学什么会什么,而是学什么忘什么,就像葵菜到了秋天一样,想努力也不能够了,再后悔也没用了!
这不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吗?这样一来,一个最令人悲伤的话题,就有了一个最催人奋进的答案。
这不仅是这首诗的答案,也是汉朝人的答案,所以,张骞才会出使西域,司马迁才会发愤著书,霍去病才会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汉朝才会显得那么生机勃勃。
这样看来,这首《长歌行》写得真好,既写出了当时的田园风光,更写出了当时的人生信念。
这个信念从此就成为中国人的主流信念,晋朝“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是这个信念;唐朝“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杜秋娘《金缕衣》)也是这个信念;明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cuōtuó)”
(钱福《明日歌》)还是这个信念。
正因为有了这个信念,有了一代又一代少年人的努力,我们的人生才有了意义,我们的国家也才走到了今天。
这就是《长歌行》的力量。
这首诗讲了哪些内容呢?
1.什么是乐府诗,乐府诗的特点是什么?
2.长歌和短歌的区别是什么?
3.你怎样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