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为什么?就因为“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
为了看花,大家都出门了,搞得满街尘土飞扬。
而且,人人都说自己刚刚看花回来,好像不看花就不入流一样,这不就意味着花好看吗?这就叫以人托物,不直接描写,而是侧面烘托。
中国古典诗词,经常用这种烘托的手法,比如《陌上桑》,讲罗敷美貌,怎么写的呢?“行者见罗敷,下担捋(lǚ)髭(zī)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qiào)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就是用各色人等的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
烘托的好处是什么?是侧面加强。
你说花美,怎么说都有局限,但是,说一句“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马上这花的魅力就显露无遗了。
再看比喻。
哪里是比喻呢?第三、四句是比喻。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这“玄都观里桃千树”
真的只是指那蔚为壮观的桃花林吗?才不是。
它还指那些政治舞台上的新贵,这些新贵就像春天的桃花一样当红。
所以,“玄都观里桃千树”
是比喻。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这里用的是哪一种比喻呢?是借喻。
如果是明喻,就要说“新贵像玄都观里的桃花一样”
。
如果是暗喻,就要说“新贵都成了玄都观里的桃花”
。
只有借喻,才会写成“玄都观里桃千树”
。
根本就没有出现权贵,也没有出现比喻词,直接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我们就知道,那些赫赫扬扬的新贵,不过是发迹没多久的暴发户,当年刘禹锡当政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呢!
比喻的好处是形象生动。
说新贵正当红,哪如说“玄都观里桃千树”
那么形象生动!
最后看讽刺。
这首诗哪里是讽刺?句句都是讽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