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您看那一叶小小的渔船,忽隐忽现,出没在滚滚的波涛里。
这首诗看似平凡,但又真的耐人咀嚼。
它有两个好处:第一,对照好;第二,情怀好。
先说对照好。
哪里是对照?“往来”
和“出没”
就是一对儿对照。
在长江上“往来”
的是谁呢?有赴任的官员,也有运货的商人,换句话说,这些人非富即贵。
商人多半是听说了鲈鱼的美味,而官员呢,可能还会联想到莼鲈之思的风雅。
反正松江鲈鱼名声在外,既然到了长江口,无论如何,总要尝一尝吧?所以,他们是鲈鱼的消费者。
那么,在长江里“出没”
的人又是谁呢?是打鱼的渔夫。
他们靠着捕鱼为生,所以,无论风多高,浪多大,他们也要驾着一叶扁舟,出没在起伏不定的波涛里。
他们是鲈鱼的生产者。
拿悠闲的消费者和艰辛的生产者对照,有什么作用呢?诗人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世道的不公平显示出来了,诗人的道德立场也就显示出来了。
他是站在往来人那一边,还是站在打鱼人这一边?他虽然是个官员,但是他站在了打鱼人这一边,他希望人们知道打鱼人的不容易。
这个意思他并没有明说,可是因为这么一对照,我们都感觉出来了,这就是对照的力量。
除了往来人和出没者这两者的对照之外,“往来”
和“出没”
这两个动词内部也是对照关系。
这两个词,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字组合而成的,这样的词特别有动感,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就拿“出没”
来说吧,什么叫出没?不就是一会儿在浪尖上,一会儿在浪底下吗?这个词一出来,我们仿佛都能看到小渔船随着波涛的起伏一隐一现的样子,我们的心也会跟着小渔船一沉一浮。
“出没”
这个词一用,马上渔民的风险和艰辛就跃然纸上,这也是炼字的功夫。
再看情怀好。
在中国古代,渔夫这一意象有好几种含义。
第一种渔夫是隐士型渔夫。
比如东汉的严光。
他早年帮助东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但是刘秀当了皇帝之后,他却坚决不当官,就隐居在浙江桐庐,以打鱼为生,这就是隐士型渔夫,也是诗人最欣赏的渔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