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就知道,这才是真正在草原生活过的人写出来的诗,诗人知道,草原里不仅有草,还有沙子,这沙子会被风吹起来,像雪一样,打得人脸生疼。
所以,这风沙骤起也是草原特色,是触觉中的草原。
那最后一句“家家行帐下毡帘”
,有没有草原特点?仍然有。
且不说那一个个的行帐本身就是草原特有的居住方式,单说“下毡帘”
这个动作,就特别有草原风韵。
如果在中原地区,起风了,我们怎么办?我们的反应一定是“关房门”
。
因为古代中原的房子都有木头门,这个门是可以开关的。
但草原民族不一样。
他们住在行帐之中,行帐是用毡子围成的,所谓的门就是一个毡帘。
这帘不能开关,而是要卷上去,放下来。
此刻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家家户户都赶紧放下毡帘来。
这是什么?这是动作中的草原。
这四句诗,从视觉、嗅觉、触觉、动作等方方面面写草原,一下子就把草原的风光写活了。
让我们知道,元朝的上京虽然是都城,但毕竟是草原上的都城,它跟内地那种由大街小巷、亭台楼阁构成的都城不一样,它还保留着那么自然的风光和那么古老的生活方式,这是多么不一样的感觉啊。
而且,这四句诗前两句写宁静的场景,后两句写狂暴的场景,两相对比,一下子又把草原的性格写活了。
草原之中,本来就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要不,元朝怎么能够迅速崛起,横扫欧亚呢!
这就是第一个好处,特点鲜明。
再看情感亲切。
我们之前讲唐诗宋词,写没写到过草原?当然写到过。
但那是纯粹的中原人写草原、写塞外,往往感觉比较萧瑟。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也罢,“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罢,都让人觉得那么冷,那么硬,让人心生怯意。
但是,萨都剌不一样。
他的家族本来就是沿着这片大草原一路走过来的,虽然已经定居在中原,但若再有机会回到草原,他的心情仍然是亲切的,充满着温情。
所以他会写“野草生香乳酪甜”
,这香和甜,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觉;他也会写“家家行帐下毡帘”
,这“下毡帘”
是那么熟练的动作。
这就跟我们之前讲《敕勒歌》一样,是自己人唱自己的歌,才会那么亲切自然,打动人心。
我为什么要给大家选这首诗呢?其实是想说,中国不是只有中原、只有汉族,中国还包括那么广阔的草原,包含着那么多的少数民族。
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这个政权不仅仅扩大了中国的领土,也丰富了中国的精神,是我们国家形成的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首诗讲了哪些内容呢?
1.元朝的时代特点以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2.草原生活有哪些特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