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裴矩
banner"
>
【资治通鉴·唐纪八】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
上欲杀之。
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
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裴矩,字弘大,原名裴世矩,主动“去世”
是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
《新唐书·裴矩传》说,裴矩尚在襁褓里就没了爹娘,由伯父抚养。
裴矩的伯父裴让之、裴诹之皆为南北朝名臣,有诗文传世。
在吾国历史上,有关裴矩的评价说法不一,普遍认可的标签是“佞于隋而诤于唐”
。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分析道:“君明臣直,裴矩并非天生变色龙,而是臣子随皇帝轮换而变。”
司马光也是做臣子的,以人臣角度做出判断可以理解,但多少有为裴矩撇清之嫌。
照他所说,一个官员好坏与否,要视其上级好恶而定。
那么官吏就是向日葵一样的植物,不需要长脑子,不需要有什么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跟着上峰摇头晃脑就是了。
我知道这有跟古人抬杠之嫌,所以就此打住,不如从身世的角度揣测一下裴矩的处世之道。
一个失怙的小不点,虽然抚养者是他亲大爷,可毕竟不如亲爹亲娘,侍宠撒娇的机会不多,看大人眼色行事的本领必然见长。
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孩子,成人后多半会成为人精。
裴矩,人中之精也。
历仕北齐、北周、隋、唐,鼎革的间隙还任过宇文化及与窦建德的伪职。
这份复杂的履历,换了别人换了朝代都可能是被“咔嚓”
的命,好在裴矩生在一个“士无特操”
的乱世,做人的标准不高,“叛国”
被目为正常,跟五代时冯道的换东家如更衣差可拟,后人真不好指摘。
仕隋时,裴矩算是佞迹斑斑,譬如大业六年(610年),杨广召集藩属开了个G27峰会,主持人裴矩摇身变成总导演,把峰会硬是弄成了世博会兼春晚。
当时整个大隋的演艺界明星都麇集洛阳,“声闻数十里,自昏达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