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序 中国人可以说不
banner"
>
阿丁身材高大,看上去很威猛,但侠骨柔肠,基本上是个不会跟朋友说“不”
的人。
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有的时候,知道一件事情答应下来,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烦恼,甚至利益损失,但“不”
字还是生生卡在嘴边,然后吞回肚子里。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不好”
的习惯,有时候不但自己为难,最后还会失去朋友——当然了,能失去的“朋友”
,就失去吧,也不算什么。
另一方面,阿丁和这个时代很多让人喜欢的一样,是个能够说“不”
的人。
其实,除了对朋友以外,能不能、会不会、敢不敢说“不”
,是检验知识分子的条件之一。
为什么要说“不”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定义一下知识分子。
几十年前或者更早,高小毕业的人,在中国就算个知识分子啦,甚至,你会记个账,打打算盘,能说清父亲和邻居在一桩卖大葱的生意里各该分得多少利润,都会被夸成知识分子。
现在不能这么算了,知识分子,其实,就是能对公权力说“不”
,并能说清楚——至少自己以为清楚为什么该说“不”
的那部分人。
医生、律师、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有知识,但如果从来跟朋友之外没说过一个“不”
字,是不能算作知识分子的。
为什么要说“不”
?原因很简单,公权力膨胀过快,并且还在加速,知识分子有责任有义务把“不”
字说出来,说得响亮些,限制这种速度,尽量让公权力在规则之内运转。
不是要创造和谐社会吗?最和谐的事情,莫过于公权力、私权利各安其事、各行其道、互不侵犯,如果难以让公权力完全彻底服务于私权利(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家族的私权利)的话,也该提醒他们:不,不能这样,你过界了。
所以,不是“能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