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天启二年(1622年),孙之獬中进士上金榜,入翰林院当庶吉士。
后翰林院内部考试,孙之獬考了个第一,授检讨一职,坐拥远大前程。
天启七年(1627年),被任命为顺天乡试主考官。
这个官虽属临时,但如果没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和拒腐蚀精神,是不大可能被委任的,由此可见孙之獬之受重用。
然而不久崇祯做“大扫除”
,要清洗魏忠贤一党的余孽,办完人后就办冯铨、崔呈秀等编纂的《三朝要典》。
当时魏忠贤、崔呈秀俱已死,阉党彻底瓦解,大臣们没了顾虑,众口一词表态力挺崇祯禁毁《三朝要典》,毫无疑问,这种时候跟新君站在一边再安全不过,何况《三朝要典》本来就是一部伪书,有舔屁沟高手还把魏忠贤编这本书跟孔子著《春秋》相比,因此力挺禁毁也是政治正确。
却没想到孙之獬跳了出来,不仅不同意禁,还建议崇祯亲自写个序,以塞诸臣之口。
崇祯看到这份奏疏啥滋味你可以想象。
到了五月,崇祯终于下旨禁毁《三朝要典》,朝臣们都跟过年似的准备庆祝。
又是孙之獬,顶着个独角一脑袋撞将过来,搂着《三朝要典》号啕大哭。
《烈皇小识》中说,“侍讲孙之獬诣东阁力争不可毁,继以痛哭,声彻内外”
,他一哭,所有人都笑了,除了崇祯。
这位新皇帝脸上阴云密布,下令“削孙之獬籍”
,滚回山东老家去。
《明史》中提到孙之獬,有“忠贤党也”
一句,可也并无更多的事例佐证孙之獬和魏忠贤有过什么瓜葛,之所以被列入阉党,我想主因应该就是那一声哭,他是为魏忠贤哭的吗?多半不是。
这么看来孙之獬倒真酷似“獬豸”
,非常一根筋,否则跟大臣们一块站队支持禁毁《三朝要典》绝没亏吃。
至于他是否明辨是非,可以读一读他在大明的最后一份奏疏,“皇上同枝继立,非有胜国之扫除,何必如此忍心狠手?于祖考则失孝,于熹庙则失友,是明咎皇上以不孝不友矣!”
简言之就是:朱由校是你哥,《三朝要典》的序是你哥写的,现在你把书毁了,不是等于骂先皇是个混蛋吗?
貌似有几分道理,不过他的道理依然是“成事不说,既往不咎”
的为尊者讳逻辑,或许崇祯会有那么一点被触动,但改是不可能改的,他的政权合法性,一大半来自于清除阉党,至于自己那木匠哥哥,不直接骂就已经很交代得过去了。
清朝定鼎中原初,孙之獬正在淄川老家做寓公。
彼时各地群体性事件频发,多尔衮也顾不过来。
正赶上山东闹民变,孙之獬变卖家产组织了一帮民团帮忙守城,居然保了淄川一县平安。
不久,就因此事被推荐给清廷,孙之獬被清朝录用,擢升为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讲。
接下来发生的事可以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孙之獬。
当时清廷定鼎之初,尚允许汉官着汉服,发型也不用变。
谁都没想到这位孙大人却开风气之先,让家里的女眷放足,学满人不裹脚,这点倒很尊重女性,不过显然他的思想没先进到搞妇女解放的程度,只是硬改满人习俗罢了;第二步就是让阖家男女改穿清朝服饰,男的以孙之獬为首,都剃了“金钱鼠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