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终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终章一个时代的终结

banner"

>

比之歌坛的损失惨重,香港影坛稍可聊以**。

毕竟倘若单论在金像影帝影后这个群体中的地位,张国荣和梅艳芳并不拔尖,各自只有一尊小金人在手,比之为数不少的两冠三冠甚至四冠五冠在手的各位同仁,他俩于金像奖上的成绩简直算得上寒碜。

香港影坛还有很多人才。

然而,或许是冥冥天意,2003年依然成了一个分水岭。

这一年,香港影坛不仅失去了哥哥和梅姐两位风华绝代的人物,还有幕后的特技英雄,同时还是编、导、演全才的柯受良。

台前幕后顶级巨星的离世,几乎就此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另一个时代拉开了序幕。

第二十二届金像奖,唯一可与《无间道》争锋的那部电影,主演依然是金像奖再熟悉不过的张曼玉、梁朝伟,导演却不再是金像奖熟悉的徐克、王家卫,而换成了内地的张艺谋。

《英雄》,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大片,无论你怎样评价它,说是张艺谋跟风之作也好,堕落之作也罢,都改不了一个事实:它是第一部由内地导演在金像奖上抢下七尊小金人的电影。

如果说在这一年于奖项和票房上双双夺冠的《无间道》是纯正港式大片的末路绝响,那么在这两方面都敬陪次席的《英雄》便标志着内地和香港合拍大片的序幕由此拉开。

从此之后,金像奖便成了纯正港式小品与合拍大片争锋的擂台。

而作为裁判的金像奖评审,微妙的一点拉偏架心态总会在结果中露出些许端倪。

2011年,金像奖三十周年的时候,台上有三个司仪:毛舜筠、郑丹瑞、谷德昭。

他们问台下观众:“有多少已经为香港电影奋斗了三十年的同仁?请举手。”

密密麻麻的手臂竖起,包括台上全部三个司仪。

人生有几个三十年?这无疑是极令人动容的一幕,却又无法不令人欷歔。

今天仍在为香港电影的荣光奋斗着的,竟然还是三十年前那批最早打江山的人物。

后继者在哪里?

翻翻2003年之后的金像奖获奖名单,倘若不看届次不看作品,只看名列其中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你也许会一不小心就弄混年代。

刘德华,千禧年之前的最后一个最佳男主角,做了新时代开启之后的第一位金像影帝。

梁朝伟,第十四届的最佳男主角,到了第二十四届依然是金像影帝。

梁家辉,第二届金像奖登顶时,他是最年轻的影帝;二十三年之后的第二十五届金像奖再夺最佳男主角时,他已年近五十,而他的竞争对手中,最年轻的郭富城也已经步入不惑之年。

再然后是刘青云、李连杰、张家辉、任达华——每一个,都已经入行三十载,做足二十年陪跑健将金像遗珠,徘徊在知天命的年纪。

最佳女主角呢?

周迅、章子怡、巩俐、斯琴高娃——来自内地的新老花旦,连续四年垄断了金像影后的殊荣。

及至引发了香港本土影人的强烈忧思,更由口快心直的吴君如直接将不满宣之于口公之于众,最佳女主角那尊小金人才重新回到香港人的手里。

然而纵然有心偏私,金像奖也实在无法将欠缺火候的年轻一辈香港女演员送上影后领奖台,有资格登上影后领奖台维护香港影人荣光的,仍然是这样一些人:鲍起静、惠英红、刘嘉玲。

早在金像奖还没诞生的年代里,鲍起静就已经是银幕上的白发魔女;惠英红则是金像奖历史上的第一位最佳女主角。

而三人中年纪最轻资历最浅的,竟然是已经跟金像奖熟得不能再熟,“大热惜败”

了足足二十年的刘嘉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成马甲大佬后系统又在嗑糖了骗了康熙曲线升迁:权道情谋重生之原配娇妻抱上鱼尾巴后我渡了999次天劫丧尸他后妈团宠格格是食修七等分的未来都市极品仙尊我有一座恐怖屋三岁半大佬又在靠卖萌求生一胎两宝:总裁爹地哪里逃臣下之妻贞观女相缚春情重生年代她成了大佬的团宠被迫营业的算命先生日常联盟之最强选手我在古代有工厂我靠做NPC修仙[全息]六年后,大小姐带着系统杀回来了我在平行世界打副本这不是钓鱼游戏吗[全息网游]太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