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5、李白:神一般的存在,仙一般的离开
banner"
>
其实关于李白的出生地,直到现在还有些争议。
有人说他出生并长于蜀州,也有人说他出生于西域,然后又随着家里人搬到了蜀州。
如果他真的出生于西域,那么李白很有可能还是一个混血儿,虽然出生地有些争议,但家境优渥是真的,家里从商也很有钱,李白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即便有这么好的出身,他也没有天天炫富,朋友圈发的可不是那些常人看不见的奢侈品,或是优渥的生活环境。
他喜欢在自己的简历上炫耀作品,对身世背景不怎么提及,那你肯定会想了,李白读书一定很刻苦吧,才会有如此高的造诣。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你要说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了,李白玩的可是高端局,不靠努力靠天赋。
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可能是觉得读书无趣,或者也可能就是男孩子贪玩,直到有一天,他在河边看见一个老妇人在石头上磨铁杵,他就疑惑了,为何要磨这个铁杵,老夫人告诉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句话给李白心里带来很大的冲击,从老妇人身上,他看到了什么叫做坚韧不拔。
从这个时候开始,李白专心致志读书,课本上也因此多了不少必背古诗。
十五岁时,李白的诗作开始在社会名流中盛传,也就是说其属于年少成名。
用现在的话来讲,各大主流媒体转发他的诗文,评论区全是好评,点赞和转发量分分钟过万。
十八岁时李白在山里读书,他本来就是坐不住的性子,怎么可能永远憋在山里。
读书不过是个由头,做旅游博主才是正业。
他旅行在全国各地,寻找创作的灵感,尤其遇到心仪的风景,一定会赋诗一首,还不止如此,在读书的时候,他可没有放弃修道和练剑。
事实上,读书这件事对李白而言,从始至终都不是主业,对于他们这样的天才,只要顺手读书就能一鸣惊人。
他很喜欢练剑,据说李白的剑术很是了得,师从剑圣裴旻。
所以李白不只是诗人,还是一名剑客。
绝大不多数才子诗人在读书上都是一帆风顺的,甚至不用多费功夫,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丰硕成果。
可李白的求职路上,全都是披荆斩棘之路,跌宕起伏、挫折不断。
二十岁时,李白就开始琢磨入仕的事情,他找到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献上自己的文章,希望能够得到重用。
长史肯定了李白的才能,赞扬了他的文采,可还说了一句你仍然需要学习婉拒了他。
李白很是无奈,既然这条路不通,李白只能继续啃老了。
蹉跎了几年后,李白觉得自己不能这么荒唐下去,还是要找个工作才行,毕竟在家里睡到日上三竿,整日无所事事,家里人看着也烦。
于是他又去了渝州,要说求职就应该有一个求职的态度,但李白**不羁爱自由,他怎么可能低三下四的求见渝州刺史呢,反而抬高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凉武昭王后代。
刺史一听,你在这糊弄傻子呢,几个花生米啊,大白天都喝成这样了,牛皮都让你吹爆了。
他断定李白吹牛,故而未见他,让下属接待的。
几天之后,刺史收到一封信,信上大概写的是,莫欺少年穷,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李白的性格如此,即便刀架在脖子上,逼格也不能掉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不喜欢我,喜欢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李白拿着剑背井离乡,肯定不是为了四处游**漂泊,他一心想做官,还想把官做得越来越大。
在唐朝做官的途径无非就两种,那么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入仕,要么有官员举荐做官。
李白为何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至今仍然是迷。
不过大部分的说法是倾向于他是商贾家庭出身,在唐朝规定,商贾之子和罪犯之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无法证明自己清白的出身,所以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能通过结交官员和名人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从而得到一官半职。
就像是现在的网红或是演员,只要有名气,又有演技,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很容易拿到编制,获得官方的认可。
在唐朝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有影响力就有话语权,这个道理放在哪个时代都是适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