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年又一年过去,温庭筠一直没有金榜题名。
国考多年无果,温庭筠也明白其中的套路了,不就是嫌弃他长得丑。
他也不在科考上抱希望,干脆当起枪手,还能赚一笔不菲的佣金。
他也要活下去,做枪手这条门路赚的多,比其他行业来钱快。
唐朝的考卷上要求写赋,这是文章的一种结构,用词华丽,韵脚恰当,结构严谨,总之很难写。
就是写大诗人也不一定能写得好,毕竟这不是自由发挥,要根据题目写赋,还不能跑题,难度不低。
最初考试对赋中的韵脚数量还没有规定,后来考试规则越来越多,考生卷的也越来越厉害。
晚唐时期规定每篇赋不能少于八个韵部,要是换作其他人笔杆子咬烂了都想不出来,但温庭筠不同,他双手插兜,这世上无人是他的对手,眼睛轻轻一动,妙笔生花,随便一写就能让人赞叹不已。
温庭筠还有个名号叫温八叉,只要双手交叉一次就能想出一句诗来,只要交叉八次,就能完成考卷。
因为他的状态相比其他人太过轻松,所以大家送他这个外号,是调侃,也是羡慕。
自己考不上没关系,他可以帮别人考。
温庭筠作弊的手法实在太过高超,考官抓不住他的小辫子。
最后逼得考官没办法,单独给温庭筠准备一个单间,还将四面都挂上了竹帘,甚至还专门派一个考官监视温庭筠。
但还是没防住温庭筠,据说老温还是通过各种特殊暗号,将考题答案发送出去,用这种暗号,他帮了八个人作弊。
虽然科考的路子走不通,但温庭筠可以想其他办法。
他的词写的好,各大青楼会所,明星天团,唱的全是老温写的词,就连宫里的皇帝和皇后都是他的粉丝。
他厚着脸皮和上层贵族接触,还真让他结交不少朋友,一些喜欢去青楼的贵族子弟和温庭筠相交甚好。
尤其是一个叫令狐滈的人和他相交甚密,温庭筠还经常去令狐滈家里吃饭。
令狐滈的父亲叫令狐绹,是大名鼎鼎的宰相。
令狐家族在朝中很有分量,令狐绹在官场中说一不二,一手遮天。
通过儿子的关系令狐绹也知道温庭筠有才华,文笔了得。
宣宗李忱喜欢《菩萨蛮》的曲调,令狐绹为了讨好皇帝想献给皇帝几首《菩萨蛮》的词。
但他自己文笔不行,所以专门找老温代写。
令狐绹给了温庭筠很高的润笔费,还千叮万嘱的说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但你温庭筠太喜欢显摆了,当天晚上他去青楼吃花酒,酒精一上头,嘴上跟着没有把门的。
他当着很多人的面,得意洋洋的吹牛,他吹嘘自己如何厉害,就连令狐绹都请他代笔,他将这件事添油加醋的全都抖露出去。
次日,整个长安都知道令狐绹给宣宗李忱的二十首《菩萨蛮》是温庭筠写的了,不是老天爷不给温庭筠机会,实在是这个人情商低,总是干些自掘坟墓的事。
还有一次,温庭筠在诗文里写了一个典故,令狐绹也是靠着家里关系才高中进士,所以肚子里没什么墨水,看不懂个典故。
老温可显摆上自己了,他也不管自己在身份地位上是不是和人差了一大截。
好为人师的跟人说,这不就是《庄子》中的一个典故,你这都看不明白,还做什么宰相。
你没事多看看书,知识面太窄,文化底蕴太薄,怎么能让其他人信服。
这话说的令狐绹的脸上一会青一会红,比刀刮在脸上还疼,从此以后令狐绹再也不搭理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了,这都是温庭筠自己作的。
宣宗李忱看过那二十首词后,再次肯定了他的才华,觉得老温是可用的人才,想让他到国家艺术团中任职。
令狐绹从中作梗,不但搅合了温庭筠的差事,还给老温安排到很远的随州做县尉。
温庭筠在这里娶了媳妇成了家,就是工作不稳定。
干一行恨一行,不管是古人,还是年轻人,对于工作大家都是恨的不行,只是为了生活强撑着而已。
不过温庭筠想得开,在工作上不顺心,那就用娱乐弥补自己的不如意,消除抑郁的心情。
所以老温整天泡在青楼场所中,大把的花钱买乐子,日子也算是过得不亦乐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