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孤独的崇高———与李锐谈法国小说家阿尔贝·加缪
banner"
>
李锐,男,1950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贡。
1966年毕业于北京杨闸中学。
1969年1月到山西吕梁山区插队落户,做过农民,工人。
1977年调入《山西文学》编辑部,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198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函授部。
1988年转为山西省作协专业作家,同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8年12月当选山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3年10月主动辞去山西作协副主席职务,同时退出中国作家协会,放弃中国作协会员资格。
2004年3月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197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
已发表各类作品一百五十余万字。
系列小说《厚土》为作者影响较大的作品,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十二届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出版有小说集:《丢失的长命锁》《红房子》《厚土》《传说之死》。
长篇小说:《旧址》《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
散文随笔集:《拒绝合唱》《不是因为自信》《网络时代的方言》。
另有《东岳文库·李锐卷》(八卷)。
作品被翻译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荷兰文等多种文字出版。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编辑(以下简称问):首先感谢你为我们推荐评点了《来客》,这使读者有机会与你一起体验加缪内心世界中“孤独的崇高”
。
加缪在《来客》里非常客观地塑造了达吕这个人物,除了语言简洁、自然、质朴以外,这篇小说的叙事特征是什么?加缪想通过达吕这位小学老师的行为,表现什么?
李锐(以下简称李):我觉得不能用“非常客观地塑造了这个人物”
这类的判断来评论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加缪极端冷漠的“零度叙述”
不是一种“客观性”
的被动表达,而是一种对于世界和人的极端主观的个人化的主动判断和表达,它常常带有强烈的寓言性和颠覆性。
这是现代主义文学和所谓传统文学的区别所在。
如果说传统文学的基本特征还在追求“真理”
,追求“整体性”
,还在追求对客观世界、对历史“真实”
的“史诗性”
的表达,那现代主义文学所要做的正好是对这一切的颠覆。
十七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现代派:一种刻骨的真实而非一个正确的主义》,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