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问: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所有作品都是他的别一种个人史、生活史;别一种带个人色彩的社会史;别一种个人的精神史。
无一不是作家别一体例的自传。
郁达夫的作品也一样,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都融汇了作家孤独、内省、敏感、忧郁、自卑、感伤和愤世嫉俗的气质特征。
此篇亦然,主人公甘心沉沦或自戕,结局是悲凉的。
不知您在此有何心得,希望您能结合《银灰色的死》分析一下郁达夫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答:你谈到的自传,我不知道是界定在一种什么样的范围之内。
广义地说,所谓自传,我理解,即作家所有的感受都应该归入自传的范畴之内,属于作家个人的情感史。
这样说准不准确?可能不大那么准确,以后有机会把它再说得更准确一点。
作家情感历程中的精华部分应当是深刻的,甚至是始终处在冲动之中,挥之不去的。
这种情感状态是个人的精神空间,自然空间,生存空间的重叠,它一直伴你同行。
这是文学作品需要的一种状态,或者创作资源。
不然就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历史上,读者对优秀的作家总有一点刻薄,对优秀的作家有一个基本的判定,那就是:才华与表达是超凡的,深沉的、坦率的、含蓄的、不犹豫的、精致的、唯美的,而且是充满智慧之光的。
换句话说,在一部作品里,没必要的东西越少,作品的艺术纯度就越高。
如果说一下郁达夫的思想艺术特色,我想,除了上述各点之外,是他的悲天悯人的诗意化倾向。
他所悲所悯的,实际上是值得尊重的东西,但生活中恰恰不是这样。
要知道,在下流的生活面前,很多人是束手无策的。
问:我读过您的小说《脆弱的人》《白狼镇》和散文《深夜手记》。
发现您是一个很善于营造氛围的作家,您小说中预期的人物总是出其不意,总是在一种特有的但又是十分自然的氛围中到来。
其次您的人物安排、情节设置以及结局等方面也都特别讲究,而且几与生活同构,不露斧迹。
我想请您就小说氛围与结构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另外在您的小说中似乎有一些不定因子,这是否就是您与郁达夫暗河相通的地方?
答:你说到的这两篇小说是最近写的,《深夜手记》要早一些。
这恐怕与你上一个问题有相似之处。
有时候,我们冷静下来会不难发现,就是人的生存状态常常不尽如人意。
所以,好多作家有意或无意地表达了一种发自灵魂的对弱者的同情。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一种进步和一种文明。
有时候我们太注重强者了。
但是,小说家不仅仅要关注少数的强者和乐不可支乃至沉迷于时尚的人,非常明显,在人类社会当中,弱者是构成社会的主体。
其实,作者出面分析自己的作品经常会掉到强而说之的陷阱里去。
我的古怪之处是,即自己来解读自己的作品,那恰恰说明这一作品还存有不完善之处,需要解读式的策应才能将它加以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