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
,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
故时方用兵,则为节度使;时崇儒学,则为大学士;时急财用,则为盐铁转运使,又其甚则为延资库使。
至于国史、太清宫之类,其名颇多,皆不足取法,故不著其详。
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被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而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
唐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卜、医、伎术之流,皆直于别院,以备宴见;而文书诏令,则中书舍人掌之。
自太宗时,名儒学士时时召以草制,然犹未有名号;乾封以后,始号“北门学士”
。
玄宗初,置“翰林待诏”
,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堂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
,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
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
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其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
,又以为天子私人。
凡充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
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未知制诰者不作文书,班次各以其官,内宴则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
宪宗时,又置“学士承旨”
。
唐之学士,弘文、集贤分隶中书、门下省,而翰林学士独无所属,故附列于此云。
○三师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为三公。
皆正一品。
三师,天子所师法,无所总职,非其人则阙。
三公,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
亲王拜者不亲事,祭祀阙则摄。
(隋废三师,贞观十一年复置,与三公皆不设官属。
)
○尚书省
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
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
(六尚书:兵部、吏部为前行,刑部、户部为中行,工部、礼部为后行;行总四司,以本行为头司,余为子司。
)庶务皆会决焉。
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曰制,二曰敕,三曰册,天子用之;四曰令,皇太子用之;五曰教,亲王、公主用之;六曰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
下之达上,其制有六:一曰表,二曰状,三曰笺,四曰启,五曰辞,六曰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