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孟菊清拖我上桌,我忙说不会。
孟菊清不信,说牌都不会打当什么作家,是老婆管得太狠了,荷包里没货吧?我解释说真不会打,打扑克我还会一点,你们打,我在旁边学吧。
他们就把周书记请上桌,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
周书记手气好,几把下来就赢了两张“兵”
,她还玩教兼顾,边出牌边向我介绍玩跑符子的规则。
无奈我提不起兴趣,看了一会就打起了瞌睡,于是坐到一旁,从包里掏出一本外国小说来看。
太阳落到对面山坳上的时候,收了牌局,孟菊清到公路上拦了一台吉普车,送我们回乡政府。
上车时我问:“周书记,每回下村都这样吗?”
话一出口,便觉问得很不慎重,很不妥当。
正后悔着,周书记不在意地说:“那也不一定,今天没什么具体事,主要是来问问情况。”
她顿了顿,又说:“干农村工作,没什么巧,就是要红的黑的都看得,荤的素的都来得,横的竖的都干得。
要不,基层干部不会服你,村民也不会听你的话。”
我深深地点头,信以为然。
任务
好久没见到余书记,听说他一直在县里跑。
这日他从桑塔纳里出来,向我招了一下手:“陶书记,听说你跑了好几个村了,辛苦了呀。
有收获吧?”
我连连点头:“有收获有收获!”
余书记想想说:“我们乡的宣传报道工作一直很薄弱,每年市报都上不了几篇,省报更是一个空白。
你有这方面的长处,是不是请你把这方面的工作抓起来?”
其实新闻报道并不是我这个搞文学创作的长处,但我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行啊!”
余书记随即从他小巧的大哥大包里掏出几份材料给我。
一份是他写的《岩板坡农业产业化构想》,一份是茅家岗村花木生产情况,还有一份是乡党委如何抓教育的汇报。
当天,我就让陈一安陪我去了一趟茅家岗,“吹”
了半瓶啤酒,了解了一下花木生产情况。
回到乡里,连夜写了一篇报道。
第二天,我回到市里,将报道给了报社里的朋友,余书记的文章则给了妻子。
妻子在市委政策研究室办的一份叫《政策研究》的刊物当编辑,有这个便利。
数天后,关于茅家岗花木生产的报道发表在市报第二版的《经济生活》栏里;半月后,余书记的大作也在《政策研究》上刊载了。
据我所知,许多县乡干部都热切希望在《政策研究》上发文章,展示才华,因为这是一本给领导看的刊物,若能给领导留下某种印象,说不定对仕途有良好的影响。
所以,许多人又是送礼又是托人,千方百计想将自已的文字挤进这本刊物里去。
我想把这消息告诉余书记,他一定会大为高兴的。
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余书记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眼角眉间没有泄露一丝半点喜悦的痕迹,说:“好,很好,不过力度还不够,还要加大力度。”
我有些佩服起余书记来了。
他虽然比我还小五岁,但显然在政治上比我要成熟得多,是块当官的料。
他的话提醒我,还不是沾沾自喜的时候。
还有省报的空白在等着我去填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