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此为丹砂变化之道,那砂石烧之为琉璃莫非是为砂石变化之道?”
他的思维不断延伸。
“那金银铜铁是否也有此类变化?有趣!
有趣!
或许就如这女郎所说,大道藏在自然之中!”
第70章第十五个视频之关于工艺。
【“这些材料的研发都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去探索、实践,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绝不是一日之功。”
云青青对前面的一段话做了一个小总结,继续说道,“说完了材料,我们就来说工艺,这个范围就太大了。
就以钢铁为例吧,毕竟这种金属已经有了千年的应用历史,可以说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
汉文帝时空。
刘恒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姿势,神情更加专注了。
如今大汉虽已有铁器,但一则质量不好,二则成本太高,实在无法推广,若能从天幕中获悉冶铁的契机,于军事于民生都有大利。
“只是……此法广而告之,只怕诸国有异心者得之……”
刘恒有点担忧那些不满他继位的叔叔伯伯和兄弟们,“罢了,朕举大汉之力还抵不过诸王不成。”
.
【“抛开天外陨石携带的自然铁不谈,我们就来说说从一块铁矿石变成钢铁型材,需要经历什么呢?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生铁冶炼工艺和铸造工艺,而生铁就是钢材的前身。
一块铁矿石经过筛选、粉碎之后,这些矿粉会和燃料一起进行烧结,使矿粉凝结,然后将凝结物加入炼铁炉中化为铁水流出。
这些铁水就可以诸如模具中形成各种用具,但因为铁水中杂质较多,其质地非常脆,容易断裂和破碎。
而生铁想成为钢材或者熟铁,就得进行提纯,将其中的杂质去除。
去除的方法也简单,就是将生铁在温度更高的炉子里重新化为铁水,去除杂质后再次进行炉外精炼,就可以得到钢水。”
而此时钢水里面其实还有杂质和气泡需要去除,把钢水表面抽成真空使气泡破裂后消失,这个时候的钢水基本上就纯净了。
将这些纯净后的钢水再次加热搅拌,再把不同配比原料喷入钢水中进行精炼,最后就可以倒入模具中得到钢锭。”
云青青简单介绍了一下炼钢的流程,继续说道,“成品钢锭经过轧制,就可以变成型材,之后经过一系列的下料、冲压、拉拔以及车铣刨磨钳等等工艺,哦,当然还有热处理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这四把火,就可以变成最后我们要的成品。
这其中的门门道道多着呢,需要不断深入研究,这还只是钢铁,还有其他材料,但是一个人在其中一条路上走一辈子都不一定能有所成就,光靠个人或者小集体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一个国家设立专门的部门去研究,由国家管理监督并给予支持,不断吸纳优秀人才一代一代前赴后继,才能聚沙成塔。”
】.
汉武帝时空。
左内史公孙弘怔在原地,在初初听到云青青推崇这“工匠之法”
、“科学之道”
的时候,他是非常不屑的。
在他看来,云青青此举与那些百家学派努力推介自家学说以媚君上的行为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无非就是她的学说有着实物对比更加具有一些说服力而已。
但云青青讲到此处时,他突然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战栗与震撼,他从天幕上的机械上、从云青青的言论中,窥见了一支沿袭千年未曾断绝的脉络,它不像王朝更迭轰轰烈烈,也不像各家学说显极一时,这脉络悄无声息却又生生不息,在这片大地上代代相传了千年。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道”
呢?
“吾本以为工匠做得再好,也不过一家之技艺,这技艺传承终究是粗鄙而短暂的,又何以传天下、理朝政,行教化世人之责?吾以为唯有经书传记中的精妙高论方能流传千古……是吾狭隘了。”
若这技艺与经验能在千年后仍为人所传承、借鉴、发扬,那这其中,自然也存在着某种不朽的精妙玄理.
【“原本这些发展理论、研究材料、创新工艺的使命,应该由世间最聪明的一波人来承担,可惜这些人往往都更愿意读书做官,通过‘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来光耀门楣,只有极少数仕途不得意的人开辟新赛道,或者有些人纯粹为爱发电,当然这两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北宋的沈括、明朝的宋应星等。
诸如以上原因,所以往往是工匠来承担了这部分工作,可是我国古代‘士农工商’的划分,让农民、工匠成为了失声的群体,他们的存在无人在意,他们的贡献不被重视,他们的声音也鲜有人听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