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即使是按照“传统”
算法,即单纯看进口数量与消费总量之比(进口依赖率),也明确可知,中国粮食自给率已不到90%。
2012年3~4月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2011年全国进口的粮食超过了1200亿斤,核算下来,事实上我国现在的粮食自给率总体水平不足90%。
陈锡文明确表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另一个可供参考的视角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计,以大米、小麦、玉米等口粮为先,以玉米、豆粕等饲料粮为次,以大豆油、棕榈油等油脂为再次,我国粮食自给警戒水平正逐步降低。
油脂已然失陷(80%依赖进口),饲料粮正处在危险之中,口粮特别是小麦和大米还算安全。
但一切都在变化中。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称,201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比去年增长2.8%,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九连丰”
、“九连增”
。
而在另一方面,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的粮食中,大豆进口2905万吨,同比增长22.5%;玉米进口240.54万吨,同比增长6535.2%;小麦进口219.35万吨,同比增长294.9%;大麦进口150.94万吨,同比增长62.3%;稻谷和大米进口118.67万吨,同比增长226.9%。
尽管2012年全国夏粮总产达到创纪录的12995万吨,但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4085万吨的总量仍显得偏高,即便跟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相比,上半年进口量也相当于占到7.2%。
即使下半年我国停止进口小麦、玉米和水稻,但由于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硬性的进口任务决定了下半年至少还需进口2000万吨以上才能弥补缺口。
这样一来,2012年粮食进口占总产量比例超10%之势已比较明朗。
中国粮食产量在连年增长的情况下,为何出现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的局面,这让人费解。
著名“三农”
问题专家李昌平对此十分忧虑,他就此呼吁:“上半年粮食大量进口非常值得警惕,我国需要鼓励自己的农业生产,避免重蹈大豆的覆辙。”
期待中国种植业“十二五”
规划各项指标的完成!
二、“中国需求”
:跨国粮企的盛宴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人?”
的确危言耸听,但未尝不可将之喻为逆耳忠言、苦口良药。
担心中国粮食危机的其实从来都没少过。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2008年10月召开的日本“描画食品未来研讨会”
上,东京大学农学系主任生源寺真一在谈到中国等人口大国的经济增长时,即称“日本一直都是想买多少全球粮食就买多少。
如果人口是日本10倍的中国也这么做,总有一天地球会停下脚步”
。
冷静想一想,不能说日本人的担心没有道理。
中国的粮食进口放开一个小口子,国际市场就会被捅出一个大窟窿,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简单算一算。
按2011年全年粮食总产5.7亿吨计算,中国进口粮食6100万吨,进口总量已经超过生产总量的12%以上,如果进口粮食占比达到20%,如果这个20%的进口量中有10%是大米,即全年中国进口大米1140万吨,那对国际大米市场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中国大米进口量占到全球大米贸易量(最高年份是1600万吨)的23以上。
此一规模将如何影响国际市场供求乃至价格,难以想象。
国际粮食市场是容不下这样的“中国需求”
的。
更需要警醒的是,国际粮食贸易市场上,同样是跨国粮企的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