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根据《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0年中国对外农林牧渔业直接投资流量5.339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各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688.1亿美元)的0.78%;截至2010年末,中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6.120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各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3172.1亿美元)的0.82%;2010年,在1.6万多家境外企业中,农林牧渔业企业占4.8%,在1.3万家境内投资者中占3.6%。
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所占比重很小,大约在1%左右。
目前,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是大型农业企业,中小农业企业数量较少,农业企业单项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平均只有几十万美元左右,与发达国家约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相距甚远。
从流量上看,2010年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区域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盟、欧盟、美国,分别占当年各经济主体中各行业总流量的31.8%、3.8%、0.2%和0.1%;从存量上看,也是这样一个顺序:俄罗斯、东盟、欧盟、美国,分别占当年各经济主体中各行业总存量的26.8%、3.7%、1.7%和0.6%。
这种目标区域分布也符合“走出去”
由近及远的发展变动规律。
跬步虽小,其义乃大。
中国粮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中国粮企保家卫国
1950年,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朝鲜吃紧,中国的国家安全也遭到严重威胁。
出兵援朝成了当时中国的必然选择。
今天,为了应对全球粮食紧缺、粮价高昂,帮助发展中国家兄弟渡过粮食危机,也为了确保中国自己的粮食安全,中国有必要派出“志愿军”
——中国粮食企业,走出门口,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说得好:“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实施中国特色的农业对外援助。”
他还说,我们国家搞农业“走出去”
应该有进一步的国际政治意义,到海外搞农业开发,援助亚非拉国家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可以帮助这些国家保障它们的粮食安全。
将中国粮企“走出去”
,与中国对外农业援助和合作相结合,应该上升为国家的一个总体战略。
这个总体战略的内容应该是,根据国际粮食合作对象地区不同情况,确定中国与这些地方不同的农业援助与合作的领域和项目,努力提高它们的粮食自给水平和出口能力,以此提高全球粮食可供贸易总量和对华粮食出口水平,保证合作对象地区粮食安全和中国粮食进口安全。
此论基于两大依据:
其一,当今国际粮食贸易格局决定,只有提高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的缺粮国家的粮食供给水平,才是中国向国际市场寻求粮食调剂之正道。
中国之大,任何一种商品需求,都有可能给全球供给带来压力。
而粮食,全球供给如此脆弱,粮价如此敏感,任何一个大一点的国际采购行为都有可能带来道德风险。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亚非拉贫穷国家的命运感同身受,帮助解决而不是增加它们的困难是理所当然之事。
而且,历史上和现实中,中国得到了发展中国家兄弟诸多的政治、外交支持,中国理应站在它们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它们把饭碗端在它们自己手中,比任何口头上的支持都来得实在,来得必要。
还有,援助亚非拉国家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帮助有潜力的东欧南美国家提升粮食出口水平,也是对抗以美欧为首的粮食出口大国以及ABCD四大国际粮企,以粮食为武器,讹诈和压榨缺粮国家的重要出路。
只有控制在非跨国粮企手中的粮食多了,国际粮食供给才能得到真正的确保,国际粮价才不会被他人左右,世界粮食危机才能得到根本缓解。
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粮食才不会成为敏感事件,也才能得到真正合乎“道德”
的满足。
“走出去”
,才能“保家卫家”
,这是六十多年前人民志愿军用鲜血证明了的道理。
今天的国际粮食安全领域,道理同样成立。
作为反证的情况是,现在中国在境外的农业投资处于镁光灯下。
在巴西,由于有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土地收购、租赁“动作稍大”
,有的巴西官员就已经将中巴“战略伙伴关系”
解释为“新殖民主义关系”
;在澳大利亚,政府方面表示将严格审查外资对该国农村土地和农业食品生产的所有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