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78章 二十四桥明月(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力与美、壮与秀,在五亭桥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死去的高桓,听不到后人对五亭桥的赞美: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

面面清波涵月影,

头头空洞过云桡。

夜吹玉人箫。

浮漾在箫声中的波光,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从盛唐的二十四桥到康乾盛世的大虹桥、五亭桥,烟雨也罢,修禊也罢,笙歌也罢,它们都象是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化为古桥上精美的浮雕。

一些桥消失了,一些桥又诞生了;一些桥上走过了爱情,一些桥上又走过了仇恨。

桥上的中国,时而衰老,时而新生。

翻开历史的典籍,扬州有据可查的古桥,唐朝有二十六座之多,宋朝有五座,元朝有六座,明朝有十三座,清朝有十九座。

自隋至清,扬州的六朝旧梦,几乎都可以在这些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古桥上得到诠释和延伸。

面对那些巧夺天工的古桥,你可以真正地体会到桥是凝固的诗,诗是无形的桥。

桥与诗融为一体,如一幅水墨,如一曲洞箫的,仍然要数杜牧的那首精美的七绝。

让二十四桥浸在空濛的月光里,让吹箫的美人站在弯弯的小石桥上,这样玲珑空灵的意境,正是中国人所欣赏的含蓄的古典之美。

我个人认为,在以桥为对象的唐代诗歌中,能够与杜牧这首诗相媲美的,大概只有张继的《枫桥夜泊》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处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即今天的苏州。

在寒山寺之侧的架设在运河上的枫桥,因为张继的诗句,千年来一直得到游人的青睐。

杜牧与张继两位诗人,都是桥的知音,两人都写江南的桥,都选择了晚秋时节亲近桥韵。

所不同的是,杜牧让桥与吹箫的玉人相恋,而张继则让桥与佛寺的钟声相连。

杜牧的意境温润,富于浪漫;张继的意境萧瑟,略含惆怅。

两者同样的动人,同样的婉转,没有高下之分。

因为这两首诗,如今的枫桥与二十四桥,都成了游人向往的景区。

枫桥比二十四桥幸运,它千年来一直屹立在那儿,寒山寺的晚钟,成为它抗拒衰老的最好的营养。

而二十四桥一直存在着争论,明朝以后,好事者在扬州城内建了一座二十四桥。

后来,为了还原杜牧的诗意,又在瘦西湖上专门建了一座小巧玲珑的二十四桥。

这是一座单孔玉石拱桥,与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造型颇为相似。

为了突现二十四桥这个数字,造桥者让桥身长二十四米,宽两百四十厘米,两端各二十四级台阶,桥两侧立有二十四根栏柱。

由于这样精心的设计,卧于鳞鳞波光中的这座二十四桥,便成了扬州园林的典范。

每逢看到这座桥,我就想,每日总是半醉的杜牧,究竟是否踏过这样的拱桥,寻找那缥缥沓沓的箫声呢。

乾隆皇帝来到扬州之前,对这座水城知之甚微,他只知道一座二十四桥。

因此从北京出发前写诗表达心情:“明朝又放征帆下,去向扬州廿四桥。”

帝王级的旅游者,霸气有余而缱绻不足。

文人出身的郁达夫,心中萦念二十四桥,发为诗歌,便觉得非常艺术:

乱掷黄金买阿娇,穷来吴市再吹箫,

箫声远渡江淮去,吹到扬州廿四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九零大院糯团子苗疆少年又抢走和亲的九郡主啦电影教师我有身世要继承我靠打脸封神[快穿]紫藤花游记我是王富贵侯府千金牙一痒,哥哥们排队火葬场斯坦索姆神豪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锦鲤大佬带着空间重生了我在一人寻仙道混在大唐做驸马河神新娘别蹬腿,你还能再抢救一下!护肤网红在古代总裁别虐了,夫人才是真千金最后一个嫌疑人X诸天:开局变成黑眼僵尸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吞噬星空之万物之主修炼之我有熟练度剑道第一仙我师父是个bug神话复苏从齐天大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