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错不错,宗之深谙轻重、心怀大局,真是燕公好贤孙!
宇文融势位若遭倾覆,其麾下群徒必也将作鸟兽散!
届时你要如何处置,自然全凭你的心意!”
听到张岱如此恭顺,裴光庭也是欣慰不已,又重重的拍了拍他的...
夜色渐深,裴府内庭灯火未熄。
庭院中几株老梅在寒风里微微颤动,枝头残雪簌簌落下,映着廊下昏黄的灯笼光晕,仿佛天地间只剩这一隅尚存暖意。
张岱立于回廊尽头,手中捧着一盏冷茶,目光却始终落在李林甫与武氏方才争执之处??那扇紧闭的紫檀门扉后,已无半点声息。
他心中翻涌如潮。
方才那一场言语交锋,看似是家宅琐事,实则暗流汹涌。
武氏对他的敌意来得突兀而激烈,绝非仅因所谓“计谋阴邪”
便可解释。
她话中夹枪带棒,句句直指其品性卑劣,甚至不惜当着李林甫之面斥责外甥结交匪人,分明是有备而来。
更令他警觉的是,她每每提及渤海公孔思敬时,语气中竟隐隐透出一股怨毒之意,似有旧恨缠心,难以释怀。
而这,正是最蹊跷之处。
孔思敬身为当朝重臣、玄宗亲信,官居协律郎兼知制诰,执掌礼乐文翰,地位清贵无比。
他与裴家虽有姻亲之谊,然平日往来并不密切,何以武氏会对一个远房亲戚如此耿耿于怀?除非……这其中另有隐情。
张岱缓缓放下茶盏,指尖轻抚唇角,眸光微敛。
他忽然记起数月前一次宫宴上,曾听一位老宦官低声议论:当年景龙政变之后,武三思父子伏诛,梁王李重俊虽一时得势,却终被反杀。
其子湖阳王李宗晖流落民间多年,直至开元初年才由渤海公亲自具表奏请,得以复爵归宗。
而当时主持此案核查身份者,正是时任御史中丞的裴光庭。
据说那段时间,裴府内外守卫森严,连家中婢仆出入皆受盘查,似有重大机密牵涉其中。
莫非,武氏之所以对孔思敬心生怨怼,正是因为当年湖阳王复爵一事?
若真是如此,那她今日针对自己,恐怕也不单是为了维护家风正统,而是借题发挥,意在离间李林甫与孔思敬之间的关系!
毕竟,张岱乃孔思敬门生,又常代为传话,若能借此机会让李林甫对其产生猜忌,岂非一举两得?
想到此处,张岱背脊一凉。
他原以为这场风波不过是妇人妒嫉、门户之争,却不料背后竟藏着如此深远的算计。
而更可怕的是,李林甫显然也察觉到了什么??否则不会在武氏拂袖而去后,立刻追问渤海公的态度;也不会在他提及宇文融近来行事失当之事后,双眼骤亮,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渤海公说,宇文相公近来处事颇失小体,滋扰诸少,不止朝显贵,甚至方外僧道都小受扰乱,渤海公亦颇是悦,只因内里没别……”
这句话,他是照实转述的。
但当时孔思敬说这话时,眼神幽深,语气低缓,分明还有下半句未曾出口:“……只因内里没别人肯管。”
那是暗示,也是试探。
如今朝廷之中,宰相宇文融权倾一时,掌控财政,广设勾检使,搜刮民财以充国用,虽得玄宗宠信,却早已激起百官公愤。
然因其深谙上意,手段狠辣,众人敢怒不敢言。
唯有渤海公位高权重,又素有清望,若肯牵头弹劾,或可动摇其根基。
但孔思敬为人谨慎,不愿轻举妄动,故借张岱之口,向李林甫释放信号??你若有意,我可为你撑腰。
而李林甫,果然心动了。
张岱望着天边一弯残月,心头沉甸甸的。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已被卷入一场更大的风暴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