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所有有人说玄奘主修大乘,就相当于开了倒车,其实不然。
这只是就其形式和某部分宗教内涵而言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乘教使佛陀神化及随之而来的种种宗教仪典,这些以宗教立场而言,不但不是开倒车,而且还是一种修正。
掀掉宗教的外衣,再看大、小乘的内容之间的不同之处,会发现大乘的哲学境界还是比较高的。
有一本佛学教本这样说:“佛法无所谓小乘大乘,因为这不过就是时间的先后问题而已。
佛门行者,在初期都是小乘,到了后期就都是大乘了。”
又有人说:“小乘圣者的一根毫毛,吾人都搬不动,终日妄念纷纭,贪痴充满,还敢大言不惭地自称大乘,对于小乘教理鄙夷不屑,岂不可怜可笑!”
对于大乘和小乘有过详细论述的胡适说过:“其实这七项(大乘教的特色)在小乘经典里都已有了种子,无一不是逐渐从小乘演变出来的。
……大乘遂成一部无所不容的垃圾马车……但大乘教自有它的伟大精神……它那些伟大的经典,思想与文学都远胜于初期佛教,所以才能在佛教史上开创一个新时代。”
总而言之,大乘是原始小乘披上宗教外衣,加载仪式的大车子,同时也使原始的小乘胸襟再扩大,哲学境界也随之提升。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都有自己的圣典。
玄奘游学期间,学过的小乘佛教的经典包括《婆娑》《六足》《俱舍》《顺正理论》等,大乘论典有《瑜伽》《显扬论》《中论》《百论》等。
其中戒贤大师为他讲解三遍的经典有《瑜伽师地论》《中论》《百论》,讲解一遍的有《显扬论》和《顺正理论》。
其他戒贤没有讲过的,有些是玄奘早已学过,有些则是在别的地方学的。
至此,玄奘已经算是内外学兼修、大小乘皆通的大师了。
所以有人说玄奘的学说不是大乘,也不是小乘,而是中乘。
关于“中乘”
的说法源于二世纪的龙猛,其立论重点在“空”
与“不空”
之间,既不承认万象皆实,也不认为万象皆虚。
玄奘所创的法相宗,算是中乘的一个流派。
而梁任公把玄奘所创的法相宗归类在小乘教与大乘教之间的“权大乘教”
,认为它是偏向于大乘佛教的,所以也有人把它列于大乘教一派。
大乘佛教是玄奘皈依的宗教,是让玄奘不由自主地在菩提树下痛哭的信仰。
大乘教在印度的影响最终超过了小乘教,它虽然曾使佛教在印度风光过一阵,但佛教衰微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它接受了太多婆罗门的东西,使佛教和婆罗门教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形之下,不用佛教中“无常”
的道理来解释,单由事实也可以预知佛教在印度沦于灭亡的最终结果。
在佛教和婆罗门教之间的差别很小的情况下,自然是根基较深的那一个更容易吸引大众;加上婆罗门教又有稳定和充足的经济来源,在政治上也不乏有力的支持,所以最终能够战胜佛教。
婆罗门教可以说是个相对宽容的宗教,从来没有采取过激烈的手段去打压和消灭佛教,却以“兄弟的拥抱”
而同化进而毁灭了佛教。
这一点恐怕当年的玄奘并没有想明白。
当他看到观世音菩萨像半身入土的景象,想起了佛教灭亡的预言之后,反而产生了更强烈的使命感,想要通过传播佛典、翻译佛典,用梁任公的话说,就是将印度佛学“千余年之心传,尽归于中国”
,也算是他为了挽救佛教的颓势而尽的最大努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