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佛法的弘扬(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其中翻译的人员可以有几种组合,由“懂梵文而且懂中文或不懂中文者”

与“懂梵文而且懂佛学或不懂佛学者”

两组人的各种排列组合而成,这种翻译方式非常不可靠。

玄奘根据当时这种既有的形式,拟订了一份更合理的计划呈给太宗核准。

计划大体如下:玄奘担任主译,下设证义(负责译语与梵文原义的核实)、缀文(负责汉语的文辞修改及文体语气的连贯)、笔受(负责主译人口译时的记录工作)、书手(负责缮写)。

除此之外,玄奘还特地要求指派一名中文的字学专家和一名梵文专家。

若要加以归类,这两位专家可归入证义部门,一般的证义人员只需懂得或能背诵大、小乘经论,而这两位专家则除此以外还必须有文字语言学的修养,《三藏法师传》里没有讲明他们的工作,但这两人很可能担任译场的总勘工作,以及专门解决特殊的疑难问题。

不得不说,这个团队的组织方式很完备。

玄奘呈上这份计划的时候,太宗已亲率大军到了河北,计划书是房玄龄特地派员呈送的,很快就得到了太宗的批准。

当年四月间,中原各寺遴选出的高僧大德或杰出的沙门齐集长安弘福寺,最后选出的有证义十二人、缀文九人,后来这九人中出现了不少人才,包括来自长安会昌寺,后来又协助编写《大唐西域记》的辩机,以及来自陕西照仁寺的慧立。

长安大总持寺的玄应作为字学大德,负责校勘文字,长安大兴善寺的玄暮担任证梵,也就是梵语专家。

其他还有很多人担任笔受、书手,及支援的官吏等。

组建好了团队,玄奘就开始思考第二个问题:如何翻译?玄奘在意译与直译之间犹豫。

三国时代的译经,专主意译。

晋以后逐渐有人主张直译。

那位首倡天下佛门弟子一律姓“释”

的道安法师就认为翻译就要务存原意,他指责那些由意译翻译过来的经典,往往为了使文字简约而擅削原文,译者也经常私自发挥揣测,偏离了本来的教义。

鸠摩罗什有偏向意译的倾向,而后慧远、僧佑等人则取折中办法。

玄奘之所以有了西去求经的想法,就是因为他在国内修学的时候,读了那些不同立场翻出来的经论(意译居多),令他产生了许多疑惑。

玄奘曾经写给高昌王的谢表中,对意译所产生的弊端有所陈述,他认为鸠摩罗什等高僧,在佛法东传方面的贡献很大,但作为外国僧侣,他们所翻的经典经常出现歧义。

以前的主译人员大多是胡人或印度人。

这些人要么在汉语上,要么在梵语上的修为有限,翻经史上就常看到他们为此而争吵的描述。

他们翻译的方式有很多弊端,往往先根据倒装的梵文语句写下汉语,然后再由负责书写的人修改和整理,玄奘认为这种方法“中间增损,多坠金言”

这种方式使得原经文至少经过两次的转述,主译人增减一次,修整的人再增减一次,又往往出于表达通顺的必要,认为很多废话可删,最后就连不懂的也一起被删掉了。

整个过程减的多,增的少。

这样一来,有些经典就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玄奘主张直译,恨不得达到让大家直接受教于佛陀,过于删减内容,玄奘是无法忍受的。

此外,玄奘还有一个优势是历来译者无法企及的,那就是他对语言的掌握,他精通汉语和梵文,对印度地方语也有所涉猎,一人就可负起口译和笔受两项任务。

所谓笔受,并不是说玄奘亲自写下来,而是说从梵文转到中文表达的心理思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九零大院糯团子苗疆少年又抢走和亲的九郡主啦电影教师我有身世要继承我靠打脸封神[快穿]紫藤花游记我是王富贵侯府千金牙一痒,哥哥们排队火葬场斯坦索姆神豪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锦鲤大佬带着空间重生了我在一人寻仙道混在大唐做驸马河神新娘别蹬腿,你还能再抢救一下!护肤网红在古代总裁别虐了,夫人才是真千金最后一个嫌疑人X诸天:开局变成黑眼僵尸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吞噬星空之万物之主修炼之我有熟练度剑道第一仙我师父是个bug神话复苏从齐天大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