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戒贤就是研究《瑜伽师地论》的权威,玄奘自认为据实以告,没什么出奇之处,他万万没料到,戒贤听了他的话竟然老泪纵横。
发现玄奘一脸的困惑,戒贤就把他的弟子,也是他的侄儿觉贤叫来,这是个博学且健谈的七十多岁的老人,戒贤要他当众把自己三年前患病的经过向玄奘说明。
“正法藏本来就患风湿症,每次发作起来都痛苦难当,三年前的发病尤为严重,痛到使他不想活下去,于是正法藏打算绝食了断。
他有了这个念头以后,忽然梦见三位天人来找他,一人为金黄色,一人为碧绿色,另一人为银白色,每个人都风采不凡。
他们对正法藏说:‘经典里虽有苦修的说法,但绝没有教人自绝生命的地方。
要知道今世之果乃前世之因,你现在受这种苦头,必是源于你上辈子造的孽。
为今之计应该好好忍耐,尽力弘扬经论,以抵消你过去的罪孽,这样才能避免来世遭受同样的痛苦。
’正法藏听了连忙向他们膜拜。
这时金黄色人指着碧绿色人对正法藏说:‘这位就是观世音菩萨。
’接着指着银白色人说:‘这位就是慈氏菩萨(弥勒)。
’,正法藏就向慈氏菩萨说:‘我一直希望来世能转生到菩萨身边,不知可不可能?’慈氏菩萨回答说:‘只要你能全力弘扬佛法,来世就可以实现愿望。
’通过金黄色人的自我介绍,正法藏知道他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对他说:‘我知道你要自绝,所以特地赶来劝你,只要你能把《瑜伽师地论》传扬到还没看到这部经法的地方去,你身体上的病痛自然就会痊愈。
’接着他又说:‘你不必主动派人去宣扬,很快就会有一位支那高僧来这里向你求教,他会把《瑜伽师地论》带回去并发扬光大。
你一定要等他教他!’然后三位天人就不见了踪影,正法藏从梦中醒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从那天以后,他的风湿病就完全好了。”
众僧听了觉贤的话都啧啧称奇,玄奘更是悲喜交集,说:“如果真是这样,弟子必定竭尽心智,努力学习《瑜伽师地论》。”
戒贤若有所思地问:“你来到摩揭陀,从出发到现在一共花了多少时间?”
玄奘屈指一算,从贞观元年秋天从长安出发,到现在贞观三年秋,正好满三年,而戒贤的那场梦,也正是发生在三年前,这些时空的吻合,使他们越相信彼此间之缘分实属天意。
玄奘又想起了沿途的见闻,想到佛教即将在印度沦灭的景象,在菩提树下引起的内心悲痛,偏偏在这种时候,菩萨托梦要求印度大师等他前来受教,玄奘很自然地联想到,难道佛陀的意思是要他把印度的佛学遗产整个宣扬到中国去?玄奘突然生出一种庄严的使命感,这也许就是使他后来成为承前启后、成为印度与中国佛学的桥梁的原动力吧。
从戒贤大师那里离开后,玄奘来到了寺中的幼日王院,住在第四重阁,七天后又被安置在专供多闻大德住宿的上房,位于原供戒贤之师护法菩萨住的房间之北。
那烂陀寺每天都拨给他很多用品,包括担步罗果一百二十个、槟榔二十个、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供大人米1升。
这种米是摩揭陀的特产,比黑豆还大,用它做米饭既香且鲜,其他任何一种米都没法和它相比,由于只供国王和最有成就的大德食用,所以得名。
玄奘每个月还可以享用油三斗,酥乳等则按实际需要提供。
而且还分给玄奘一名净人(侍奉僧人的俗人)、一名婆罗门以供差遣。
玄奘无须做一切僧侣的杂务,出门可坐象车。
玄奘所享受的待遇,在整个那烂陀寺中,只有十个人可以享受得到。
只身远游的玄奘能获得如此礼遇,是件很难得的事,不过玄奘的成就也确实配得上这些待遇。
在整个那烂陀寺,精通经论二十部的有一千人,精通三十部的有五十人,而精通五十部以上的却只有十人,玄奘就是其中之一。
玄奘在游览各地圣迹的途中被四名高僧接到了那烂陀寺,他意犹未尽,在寺中将一切都安顿好以后就迫不及待四处寻“迹”
朝拜。
由于不是远游,不用为生计发愁,玄奘这一次能够看得特别仔细,这也是在《大唐西域记》中,仅摩揭陀国就占去八九两卷篇幅的原因之一。
此地圣迹多达百余处,其中让玄奘最感兴趣的,就是属王舍城的部分。
王舍城有新旧之分,旧王舍城,因盛产上好香茅,所以叫“上茅宫城”
,城的形状是东西长而南北短,群山环绕,东北是释迦牟尼曾居住过的鹫峰山,峰山多栖鹫鸟,故名鹫峰,释迦牟尼曾在此讲《法华》等经,佛家视此山为圣地,中国有不少山即以此为名。
山上有释迦牟尼真人大小的雕像。
为了要上山听释迦牟尼说法,王舍城的频毗娑罗王特地在此打造了石阶。
释迦牟尼在此山度过很长的时间。
玄奘到达时,还有一些砖造的房子,是曾经的竹林精舍的遗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