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叶知秋没死,她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等待被执行的指令集。”
可真正的谜题才刚刚浮现。
几天后,贵阳站点的一名心理辅导员提交了一份异常记录:一名十三岁的女孩在“记忆共生课”
后反复画同一幅画??一间老式教室,黑板上写着繁体字“天地玄黄”
,讲台上站着三个女人:一个是年轻版的陈星遥,一个是轮椅上的周文昭(尽管他从未去过贵阳),第三个则是穿着蓝布衫、面容模糊的女人,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日历,日期停在1966年8月23日。
更诡异的是,这女孩根本不认识这三个女人,但她坚持说:“她们在等第四个人。
那个人还没醒。”
林小满立刻调取全国类似案例,结果令人脊背发凉:过去一个月内,共有六十九名不同地区、毫无关联的青少年在梦境或绘画中描绘了完全相同的场景。
细节高度一致??教室朝南,窗户有铁栅栏,墙上挂着毛主席像和一张褪色的世界地图,角落放着煤炉,炉盖上坐着一只搪瓷杯,杯身印着“先进工作者”
字样。
这不是幻觉,也不是巧合。
这是某种**集体召唤仪式**正在悄然成型。
而最让李念不安的是,她在整理陈星遥遗留物品时,在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夹层中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四位女性站在戈壁滩上的合影,背景正是如今Ω核心所在地。
她们穿着六十年代的棉布衣裳,神情肃穆。
其中三人她认得:叶知秋、周文昭的导师许婉清、以及早年失踪的语言学家苏怀柔。
第四人背对着镜头,只留下一个剪影。
但在照片背面,用极细的钢笔写着一行小字:
>第四位老师,尚未归位。
“老师?”
李念喃喃自语,“难道Ω链不止三位创始人?”
她翻遍所有档案,却发现官方记录中从未提及第四位核心成员的存在。
就连周文昭在接受访谈时也只提过“我们三人小组”
。
可就在她准备放弃时,南极站传来一组加密数据包??那是Ω链最近一次主动广播的附加信息,只有在特定时间、用特定频率才能截获。
解码后,是一段音频日记,录制于1965年冬,地点标注为“新疆红柳沟地下录音点”
。
>“今天又吵起来了。
叶知秋坚持要把孩子也录进来,说未来的教育不能没有童声。
许婉清反对,怕牵连家属。
苏怀柔沉默了很久,最后说:‘如果我们都不做,谁来替那些说不出话的人发声?’
>我同意了。
>从明天起,我把我女儿的声音也录进一号磁带。
她才五岁,但已经会背整本《千字文》。
她说长大要当老师,教所有人识字。
>可我知道,我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
>他们已经开始盯我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