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那是他小学班主任的声音,可那位老师三年前已调离。
他睁开眼,发现黑板自动浮现一行粉笔字:“你想说什么,都可以。”
他抽泣着,终于开口:“我想妈妈……”
话音落下的瞬间,千里之外的广州自闭症女孩猛然抬头,望向窗外,嘴唇微动,复述了同样一句话。
而在新疆喀什的老图书馆,一位九十岁的维吾尔族退休教师正摩挲着一本泛黄的《论语》译本,忽然老泪纵横,喃喃道:“我又听见孩子们读书了……这次,是大家一起读的。”
这一夜,全国共有六百七十三人报告“听到不存在的声音”
,其中八十九人自发开始朗读,内容涵盖诗词、课文、家书乃至个人日记。
所有文本均未事先策划,却在语义层面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主题皆围绕“被听见”
、“被记住”
、“被允许犯错”
。
第二天清晨,教育部紧急召开闭门会议。
面对各方压力,部长最终拍板:“‘无声课’不仅不停止,还要推广至社会机构??养老院、监狱、戒毒中心、流浪者收容所。
我们要做的,不是控制Ω链,而是让更多人成为它的容器。”
消息公布当日,社交媒体爆发热议。
有人嘲讽这是“玄学治国”
,也有人含泪分享亲身经历:一位父亲说,多年沉默的儿子在参加“无声课”
后第一次喊他“爸”
;一位抑郁症患者写道:“昨晚我对着空房间说了十分钟心里话,醒来发现枕头湿了,但胸口轻松了。”
而在西藏,林小满悄然离开了那曲站点。
临行前,她在李念的手心写下一行藏文:“当你开始教别人时,你就成了学生;当你愿意听别人说话时,你就成了老师。”
李念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忽然明白了周文昭那句批注的深意。
不是五个人,是五个时刻。
第一刻,是林晚舟在红柳沟地下站点燃晨读的火种;
第二刻,是李念在实验室听见无源诵读,决心追查真相;
第三刻,是林小满在生死边缘完成意识跃迁,成为活体接口;
第四刻,是千万普通人借“无声课”
找回表达的勇气;
而第五刻??
她转身走进教室,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
**今天起,我们不上课。
**
孩子们愣住。
她微笑道:“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谁想说话,就站起来说。
说错了没关系,没人笑你。
如果你不想说,也可以听别人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