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林建国猛地站起:“哪个村?什么情况?”
“甘孜州理塘县……色卡乡……扎西帐篷小学……昨晚暴雪压塌了储能箱……光伏板全部掩埋……备用电池只撑了六小时……现在零下二十度,药没法保存……有个五岁男孩肺炎恶化,必须用抗生素,但药不能常温存放……”
林建国握紧话筒,指节发白。
他瞥了一眼墙上的电子钟:凌晨两点十七分。
“你们还有几个人?物资呢?”
“我和两个学生……食物还能撑三天……但取暖靠牛粪炉……设备……只剩一台还能接收信号的对讲机……”
“坚持住。”
他说,“我马上组织救援队。”
挂断电话后,他冲出车间,直奔宿舍楼。
十分钟后,警报声在整个校园回荡。
应急灯次第亮起,学生们从梦中惊醒,迅速集结在校门口。
二十分钟内,一支由八名教师、十二名学生组成的突击队成立。
两辆电力服务车加满油,装上备用电源模块、防寒服、急救包、便携式气象仪和五套“烛光-mini”
快速部署组件。
林建国亲自带队。
出发前,他在车队前站定,声音沉稳:“这次不是演练。
路上可能有雪崩、塌方、缺氧。
有人退缩,现在就可以留下。”
没人动。
央金抱着工具箱站在第一辆车旁,脸上毫无惧色。
“好。”
林建国点头,“记住三条铁律:第一,绝不单独行动;第二,每半小时报告一次位置;第三,宁可慢,不可冒进。
我们的命重要,里面孩子的命更重要。”
车队驶出校门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
山路蜿蜒入云,越往西行,植被越稀疏。
到了雅江段,天空又飘起了雪。
路面结冰,车轮打滑,司机不得不换上防滑链。
通讯信号时有时无,北斗定位成了唯一依靠。
途中接到赵振国电话:“我已经让成都军区协调一架运输直升机待命,但如果天气恶化,无法起飞。”
“那就靠腿。”
林建国回答,“我们带了雪橇和背架。”
第三天傍晚,队伍抵达理塘县城。
当地政府已准备好牦牛队协助运输,但由于暴风雪持续,通往色卡乡的最后一段山路已被积雪封锁。
“步行至少需要十小时。”
向导说,“而且夜里温度会降到零下三十度。”
林建国看了看表,决定连夜进发。
他们分成三组,轮流抬着设备爬坡。
氧气瓶成了奢侈品,每个人都喘得厉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