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擅长望诊,且尤其擅望印堂,正如《推拿三字经》所记载:“小婴儿,看印堂。
五色纹,细心详。”
第二,选穴较少,一般为1~3个,不超过5个,尤其善于使用独穴。
第三,“三字经”
流派学术思想认为,“百脉皆汇于两掌”
,抓主诉、用主穴,重脾胃、调中土。
第四,偏重五脏辨证,治疗取穴以五脏相生相克为原则。
第五,手法操作相对简单,有推、揉、捣、拿、分合、运6种手法,不仅便于学习与掌握,而且也便于该流派的推广。
第六,以推拿代替药物。
《推拿三字经》中提出“用推即是用药”
,记载了26个独穴的穴性及功效,如“推三关为参附汤,退六腑为清凉散”
,以推拿代药赋。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原文见上页。
二、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
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的手法以老中医林椒圃先生的“十三大手法”
为核心,在山东荣成县孙重三(1902-1978)先生的继承中发扬光大。
因注重“天人合一”
的整体观念,强调小儿的闻诊与望诊,主要手法是按、摩、掐、揉、推、运,而且要求手穴与体穴相配,常常是多种复式手法的多重刺激,故临床效如桴鼓。
1974年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组织力量,拍摄了孙重三的“小儿推拿”
教学片,沿用至今。
2017年,“孙重三小儿推拿”
被认定为济南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十三大手法”
的特点是将多穴位、多手法联合运用,包括摇斗肘、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水底捞月、飞经走气、按弦搓摩、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猿猴摘果、揉脐及龟尾擦七节骨、赤凤点头、凤凰展翅、按肩井。
三、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源于民间艾老太,由张汉臣先生创立,经田常英教授发扬,流传于以山东半岛为中心的全国大部分地区及东南亚地区。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将八大中医治疗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引入小儿推拿,确立了10种基本手法,有其独创的1种手法和4个穴位。
其中,10种基本手法是推法、分法、合法、拿法、揉法、运法、掐法、按法、点法、捏挤法。
该流派以补为主,疗效稳定且持久,治疗的病种广泛。
该流派特色鲜明实用,易于推广。
流派学术思想及特色正如张汉臣亲自总结的“一掌四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