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道法自然的本质就是人法自然,强调万物包括人是自然造化的结果,所以人要顺应自然,要与天地和谐共处。
故有了中医的天人相应观,认为“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味、五时也”
,并构建五色定五脏的理论和方法,即《黄帝内经·灵枢》“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的五色诊。
同时强调人之命为天地所生,与四时相应,即《黄帝内经·素问》所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
所以,运用五色诊察面色,还需考虑因季节影响所致的面色变化。
中医在面部望诊中强调五色分类,即青色、赤色、黄色、白色、黑色。
五色诊中,病色的判断以五脏特性为纲,即:
青色内应于肝,为肝胆之色。
肝色青,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维持血液的畅行。
脸色发青说明肝脏的这些功能受阻,有经验的中医就大概知道了,可能与寒证、痛证、气滞、血瘀或小儿惊风有关。
临**往往也表现为两胁疼痛,耳鸣耳聋,心神不宁,易怒等症。
现代科学认为,肝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分泌、排泄胆汁、合成相关蛋白和凝血因子、代谢体内外有害物质(包括维生素代谢、激素代谢、药物代谢)等。
其供血丰富,保证了机体气机顺畅,故有疏泄气机、调畅气血的作用。
若其功能受损,则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甚至气血瘀滞于血管内,从而呈现面青色。
所以,脸色发青,多半肝郁,或有阴寒内盛,或是血行不畅;如果是青里带黑,多是肝肾同病,常见于肝硬化,平时应酬多、酒场多的人更要注意。
赤色内应于心,为心与小肠之色,即心色赤,因为心主血脉。
脸色发红说明心脏的功能出问题了,有经验的中医大概就知道了,可能与热证有关,临**往往也表现为胸中不适、疼痛、胁胀痛或下肢水肿等。
现代科学认为,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循环,保证血液能运行至身体各个脏器,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等),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若心火亢盛(营养物或代谢物过盛),气血易上盈面部,则表现为赤色;若心血不足(营养不足),血不能上荣于面,会导致面色偏白(如贫血)。
中医早就意识到,心除主血外,还藏神,若心不藏神,则可见面色无华。
现代医学也证实,心脏能够分泌心钠素、脑钠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影响人的心神。
黄色内应于脾,为脾胃之色,即脾色黄,因为脾主运化、主统血。
脸色发黄说明脾虚而运化无力,有经验的中医大概就知道了,可能与虚证和湿证有关,临**往往也表现为身体沉重、肌肉萎缩、饮食不化、脘腹胀满等。
脸色发黄,多半脾虚,因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时没有充足的气血濡养面部,则表现为萎黄。
中医的脾与西医的脾完全不同,不是一个脏器。
所以,这里不能用西医脾的相关功能来解释中医脾。
白色内应于肺,为肺与大肠之色,即肺色白,因为肺朝百脉,主气司呼吸。
脸色发白说明肺脏失职,血脉无法充盈,则易造成气血两虚,无法充盈于面部,面色表现为白色。
有经验的中医大概会知道,可能与寒证、虚证、脱血和夺气有关,临**往往也表现为咳嗽、气喘、肩背痛、出汗及肠鸣泄泻等。
黑色内应于肾,为肾与**之色,即肾色黑,因为肾主藏精、主水。
脸色发黑说明肾阳亏虚,有经验的中医大概会知道,可能与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有关。
临**往往也表现为肢体水肿、盗汗、怕风及小便不利等。
二、宝妈如何看宝宝脸色行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