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一 小儿发热看中医如何辨证(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吴雄志老师在《太阴肺湿热瘟病(冠状病毒性肺炎)防治指南(第二版)》中,对中医的温病、瘟病、疫病、疠病的实质内涵进行了清晰解释,即:

温病是热性病,以现代医学的炎症反应为核心,多指感染性疾病,如风热感冒、风寒感冒继发的细菌感染;

瘟病是具传染性的温病,老年人与婴幼儿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染,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死亡,如季节性流感、温疫;

疫病是具有明显传染性和致死性的邪疫,分为风、寒、湿、燥、温五种,即风疫、寒疫、湿疫、燥疫、温疫,若两种或以上的邪疫同时存在,成为杂疫。

被传染后,正常成年人也难免一死,如2021~2022年新冠病毒及其变异病毒株引起的新冠肺炎,变异后的新冠病毒毒性有所减弱,但传染性增加;

疠病指具有高传染性与高致死性的疫病,密切接触者不论免疫力高低都容易被传染,重症患者容易死亡,甚至数日内快速死亡,有的发病数分钟内死亡,常导致古人所谓的绝户、荒村。

如14世纪的鼠疫和20世纪初的西班牙型流感大流行,一次大流行就死了几千万人,还有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其原始病毒株的毒性最强、致死率最高,迄今已导致近700万人死亡。

瘟病是在温病的基础上增加了传染性,疫病是在传染基础上增加了致死性,疠病则是传染性强、致死性高的一类疫病,最为凶险。

无论是瘟病、疫病还是疠病,其基础病都是温病,所以,中医治疗瘟病或者温疫,主要参照治疗温病的理论和方法。

温病包括温热病与湿热病两类。

温热病以变质性炎症为主,以组织细胞的损伤与坏死为病理特征。

湿热病以渗出性炎症为主,以组织炎性渗出与水肿为病理特征,常常后遗纤维化。

这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造成的。

有的人体质偏寒、有的人体质偏热,所以,同样一种感染,如新冠病毒,不同人的临床表现会不同,有的人表现为湿重、有的人表现为热重,中医辨证也就分出湿热和温热两种不同的证,所用的治疗药物也相应不同。

这就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

二、内伤发热的病因与治疗

1.食积发热

小儿百病,食积为先;

食积为本,发热为标;

食积不除,百病生焉。

食积发热是饮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郁而化热,内热不能被及时消导,从而引起发热的症状,是儿科常见证候,散见于“厌食”

“积滞”

“疳证”

等症。

小儿的生理特征使之容易出现积食发热。

中医认为,内伤多源于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即七情致病。

但小儿发热很少受情绪影响,反而因脏腑娇嫩、稚阴稚阳、形气未充,会致易饥易饱、易寒易热、易惊易恐。

也就是说,小儿的各个器官功能还没有发育好,非常嫩,明代万全在《幼科发挥》中形容:“有如水面之泡、草头之露。”

因此,小儿因脏腑未实则易饥易饱,气血未定则易寒易热,神气未全则易惊易恐。

小孩子都是火体,即所谓的“纯阳之体”

,体质偏热,一言不合就容易上火。

“上火”

就是出现阳盛火旺的现象。

特别是孩子的肠胃还处于发育阶段,消化功能尚未健全,自身调节能力弱,食物偏肉或搭配不科学,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即小儿积食的情况,食积往往化热而“上火”

,甚至出现发热现象,即所谓的内伤发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真的只有一个老婆升平乐小王妃的成长日常开局被骗加入向往快穿之这个女主早晚要完十二星云录某不科学的漫威科学家大唐首席女婿恋爱流怪谈游戏洪荒:开局给女娲剧透总裁别虐了,夫人才是真千金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重生支配者团宠天道小萌包被傅爷宠野了陆时衍秦潇震惊!一夜醒来物价贬值一百万倍我成了少女的守护灵宿主今天又不做人了水与火(原名服不服)快穿之女主是个小呆宝大唐之超级军火商韩警官朝阳警事神豪从系统抽奖开始首辅家的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