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闻气味:食积的口腔异味(胃气不降)。
看睡姿:食积的喜欢趴着睡,睡觉不踏实。
摸手心:食积的手心发热、出汗,手背不热。
看眼袋:喜欢吃肉食的孩子,下眼袋大,有暗红色。
当然了,孩子积食时通常还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如腹胀、嗳气,严重的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还有的孩子会出现便秘,或者大便味道特别臭,甚至有酸腐味。
这些情况家长要多注意,及时发现,及时调理,以绝后患。
什么情况下使用消食解表药
宝宝发烧的同时,如果出现不饿、不想吃、吃不下,肚子硬硬的,总是不舒服;大便不正常,一天拉几次,或者几天才拉一次,甚至有打酸腐嗝、呕吐等情况,就可能是感冒赶上消化不良,有食积了,这时候就可以用消食解表的中成药。
食积感冒:内伤食积证+外感风寒风热
即:内伤食积证(消化不良),加上外感风寒(病毒感染)或外感风热(肺炎支原体、细菌感染)。
主证:停食停乳、食欲下降或不思饮食、嗳气、呕吐酸腐、腹胀腹泻、大便酸臭或便秘(消化不良),舌红、苔厚腻(苔可黄可白)。
伴有手心腹部热、脉滑、唇红、指纹紫滞、夜卧不宁等现象。
兼证: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头痛身楚、胸脘胀满、恶心呕吐;或夜寐不安、夜啼易惊、惊风抽搐等症。
治法:消导、解表
消食解表药
特性:消食药+辛凉辛温化湿解表药。
功效:疏风解表、导滞消食。
中药:
消食药:谷芽、麦芽、山楂、青皮、枳实、槟榔、大黄、六神曲、鸡内金、莱菔子等。
辛凉辛温化湿解表药:见本节一、二、三项下。
中成药:保婴丹、救急散、午时茶、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七星茶等。
五、治疗时疫瘟疫:清瘟辟瘟中成药+清热解毒中成药
在中医看来,时疫、瘟疫是因“非其时有其气”
所致,即主要原因是时令之气不正常,如春季行夏令之气(类似暖春)、冬季行春令之气(类似暖冬)等。
明代医家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这样论述道:“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认为瘟疫不是因为感受一年四季正常的风寒暑湿燥火之气,而是这六气之外的气,一种非正常能量所致的病。
所以,中医注意到了瘟疫与气候异常有关,也与患者的体质有关。
时疫是因四时的异常天气引起的疾病,多发而传染者为时疫,可以理解为大号季节性流感。
瘟疫则为天地邪气:中人人病,中物物伤。
这种天地邪气并非四时风、寒、暑、湿、燥、火的异常,而是天地间的败气,可直达内脏,起病由内而外、从里出表,表里俱可发热,且传变复杂,表里交错,具表而再表、里而再里的传变特征。
清·戴天章在《广瘟疫论》中指出:知为瘟疫而非伤寒,则凡于头痛、发热诸表证,不得误用辛温发散;于诸里证,当清、当下者,亦不得迟回瞻顾矣。
大疫成就大医
医圣张仲景在瘟疫中写就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东汉末年,张仲景宗族的200多人在10年间死亡了三分之二,其中因疫病死去的占七成。
医圣在伤心哀痛之余,写成了传世经典《伤寒杂病论》。
1232年的瘟疫,成就了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
。
当时的人将药方刻在石碑上以流传,全活甚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