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诡情御反,或失其贤;(疑非人情,公孙失之卜式。
)贤否之察,实在所依。
(虽其难知,即当寻其所依而察之。
)是故,观其所依,而似类之质,可知也。
(虽其不尽得其实,然察其所依似,身其体气,粗可几矣。
)
观察一个人的神色,倾听一个人的言语,有时候未必会对事物了解清楚,有时候可能会因为相信了现实表露的假象而失去贤才。
观察贤才的时候,要善于观察他的言行所表现出的真实内容。
所以观察一个人行事的动机和因由,可以得知他的言行是否一致。
何谓观其爱敬,以知通塞?盖人道之极,莫过爱敬。
(爱生于父子,敬立于君臣。
)是故,《孝经》以爱为至德,(起父子之亲,故为至德)以敬为要道;(终君臣之义,故为道之要。
)《易》以感为德,(气通生物,人得之以利养。
)以谦为道;(尊卑殊别,道之次序。
)《老子》以无为德,(施化无方,德之则也。
)以虚为道;(寂寞无为,道之伦也。
)《礼》以敬为本;(礼由阴作,肃然清净。
)《乐》以爱为主。
(乐由阳来,欢然亲爱。
)
为什么说观察一个人的兼爱和敬重,可以得知他前途是否顺利?做人的道理中最普通根本的莫过于爱和敬。
所以,《孝经》把仁爱作为最崇高的道德,把敬作为最崇高的正理。
《易》把感恩作为道德,把谦和作为正理。
《老子》把无为作为道德,把虚心作为正理。
《礼》把敬爱作为根本。
《乐》把仁爱作为主旨。
然则,人情之质,有爱敬之诚,(方在哺乳,爱敬生矣。
)则与道德同体,动获人心,而道无不通也。
(体道修德,故物顺理通。
)然爱不可少于敬,少于敬,则廉节者归之,(廉人好敬,是以归之。
)而众人不与。
(众人乐爱,爱少,是以不与。
)爱多于敬,则虽廉节者不悦,而爱节者死之。
(廉人寡,常人众,众人乐爱,致其死,则事成业济。
是故爱之为道,不可少矣。
)
人的本性之中,有爱和敬的真诚,那么就可以感天动地,得到人心,那么行事的道路就会畅行无阻。
然而仁爱不可以小于敬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