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让我们考虑一下,我曾提到的那些烦恼与忧虑大部分是些什么东西呢,有多少是我们一定要去烦心,或者说是至少去关心的?
尽管在表面的文明中生活,如果能过上原始而荒蛮的生活,也未尝不是好事,哪怕只是为了了解生活的必需品大概有哪些以及怎样获取它们;甚至翻看一下店主古老的账簿,看看人们在店里最常买的是什么,他们储存些什么,就是看看那些最零碎的杂货是什么。
尽管时代变迁,可是对人类生存的基本原则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或许就像我们与老祖先的骨骼没有多大差别一样。
所谓生活必需品,在我看来,是指任何凭借人力所能获取的东西:从一开始,或经长久使用后,而变得对人类生活异常重要的东西,野蛮人也好,穷人也好,哲人也好,几乎没有人尝试着去摆脱它。
对许多生物来说,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必需品只有一种,那就是——食物。
大草原上的野牛,如果不去找寻森林或高山的遮蔽,只需几寸可口的青草和一方可饮用的清水即可。
野兽的需求,不过是食物和居所。
而在这种气候中,人类的生活必需品则可以明确地分为几项:食物、居所、衣服和燃料。
因为只有确保了这几项,我们才能自由地应对人生的真正问题,去展望成功的前景。
人类不只创造了房子,还有衣服,并学会了烹煮食物。
也许是无意中发现了火的温暖,人类便开始利用它,最初只是作为奢侈品,后来演化成现在取暖的必需品。
我们发现猫和狗也获得了同样的第二天性。
适当的居所和衣物能让我们保持体温;但如果穿得太多,住得太暖,燃料烧得太旺,外部温度就会大大超过自身体温,那岂不是在烘烤自己吗?
自然科学家达尔文在谈到火地岛的居民时说,他们一行人穿得严严实实,围坐在火堆旁,还不感觉热,而那远远观望的、赤身**的野人却“被烘烤得大汗淋漓”
,真是令他惊叹不已。
我们也曾听说,新荷兰人泰然自若地赤身裸行时,欧洲人却躲在衣服里瑟瑟发抖。
野蛮人的粗硬与文明人地睿智难道就不能结合起来吗?
按李比希的说法,人体好比是炉子,而食物是燃料,使肺脏不断地内燃。
天冷会吃得多,而天热会吃得较少。
动物的热能源会缓慢内燃,如果燃烧得太快,就会导致疾病或死亡;要是燃料不足或通风不畅,火焰就会熄灭。
生命的热力当然不能与火同日而语,我们的类比也就到此终结吧。
因此,就上述而言,“动物的生命”
与“动物的热能”
似乎是同义表达:食物可被看作是燃料,保持着我们体内的燃烧——燃料为人体提供食物,或从外部为人体增加体温——而居所和衣物则是要保持这些产生或吸收来的热能。
那么,我们身体最大的需求就是保暖,保持体内这生死攸关的热能。
我们千辛万苦追求的,不只是食品、衣服和住所,还有床铺——我们的晚装。
我们抢劫鸟巢,拔掉鸟的胸羽,来铺设我们的巢中之巢,犹如鼹鼠在洞穴尽头用草和叶铺设的地铺!
穷人常常抱怨世界太冷,不管是生理上的疾病还是社会上的疾病,我们往往倾向于把自己的苦痛一并归结为寒冷。
夏天,在某些地方,人们可能过的是天堂般的日子。
除了烹煮食物,人们不再需要任何燃料;太阳是他的火,许许多多的果实在阳光的照射下熟得通透。
食物大体上说是丰富多样的,也很容易获取。
衣服和住所完全或半数是无关紧要的。
而目前在这个国家,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只要少数几种工具就足以生活了:一把刀、一把斧头、一把铲子和一辆手推车,仅此而已。
对于好学的人来说,再有一盏灯、一些文具和几本书就够了,这些也只属于次要用品,花不了几个钱。
可某些不明智之人,偏要跑到地球的另一端,跑到那些野蛮的、不健康的地区做生意,一待就是二三十年,为的只是能在新英格兰温暖舒适地生活,再死去。
这些奢华的富人们不仅温暖了,舒适了,还热得反常了,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他们在烘烤着自己,只是某种时髦的方式。
大部分奢侈品和所谓的安逸生活,不仅没有必要,反而妨碍了人类的进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