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十五章理想的孩子
banner"
>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我基本什么事情都没做,就和爸妈一起走亲访友,在各个亲戚家串门了。
茶余饭后也没其他消遣,无非就是打个麻将斗个地主。
我不善于此道,几天下来输了不老少,但都是家里人,所以也并不以为意。
这几天手机也没消停过,从腊月二十九开始,祝福的短信一条接着一条。
我觉得这种短信群发的行为实在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反而显得态度很不诚恳,有的仓促转发的短信甚至连署名都没改,常常闹出A发来短信满纸喜庆地祝福语最后署名“B君敬祝”
的笑话。
这与其说是祝福,更像是一种敷衍,一种流于形式的应酬。
所以我下定决心绝不流俗,绝不群发,如果真要拜年就打电话。
但手机提示音响个不停,短信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不安。
人家给我发短信至少表示人家的电话簿里还记有我的号码,还觉得值得在我身上浪费10分钱。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个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嘛,被频频祝福的我却无动于衷,真是太没有礼貌了。
后来连邹庭长也率先给我发来一条祝福短信,我更觉得自己是耍大牌耍过头了,不但没有先给领导拜年,还让领导抢了先机,这可真是太被动了。
于是赶紧选一条流传不算甚广尚有新意的短信,署上名字,群发之!
连续发掉两百多条,直到手机电池耗尽自动关机了。
于是我发现,在这个社会里,想要不从众、不流俗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啊。
记得大学的班主任曾经跟我们说过,人不能没有一点个性,但也不能太有个性。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想有一点点的个性都真的好难啊。
我们的环境总是要求我们只能有共性,不能有个性,因为集体利益总是高于个人利益的。
比如小潘曾经问过我,为什么公务员很难做到洁身自好。
我给他举了个例子,我说:“如果你和领导们一起出去办事,当事人给你们塞红包,领导们都拿了,你拿还是不拿?”
这个问题很让人为难,尤其让小潘这种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天真理想的孩子更是为难。
拿了,就是堕落,而且到了出事的那天,多半你还要做个替罪羊,因为数你的职位最低;不拿,就是不和谐,自命清高,给领导难堪,今后量身定做的小鞋是穿定了。
小潘想了很久也没能回答出来,从此不再问这样的问题。
而这是我工作第一年时的亲身经历。
看到领导们将信封装进口袋时一脸心照不宣的笑意,我知道这钱我是非拿下不可的。
钱不算多,一千块,领导们的信封明显比我的要厚实些。
在那之前我的角色只是个出差时倒茶拎包的小跟班,但从那以后领导们就认识了我,记住了我的名字,像是把我当成了自己人一般。
我甚至都不知道那算不算领导对我的一次考验。
所以说环境改变人是个真理,而人改变环境只是个幻想。
整个体制和氛围像是一座大山,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是撼动不得的。
正月初五的晚上,各路亲戚们都在我家里团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