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明朝的权力制衡设计得极为复杂,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独裁专制,若论谁相对独裁程度更大一些,纵览明朝历史,恐怕就得数张居正了。
张居正一人独揽大权的程度,更在太祖太宗之上。
因为就算是太祖太宗,来自外廷的制约总是存在的,由于明朝皇帝不能随意任免阁臣,所以宰相并不是那么贴心,皇帝批红和内阁票拟的权力经常表现为对立。
大量的御史言官则都是初入仕途的进士,更是经常毫不留情地顶撞甚至封还皇帝御诏,体现出行政权力和舆论监督的强力制衡。
现在李太后和冯保把持内宫,完全代表皇帝,但他们不精于政事,在行政上完全托付于张居正,张居正又完全把持内阁,所以在明朝历史上第一次做到了皇权和相权的高度统一。
张居正还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舆论和监督,他三朝历仕翰林院、国子监、文渊阁,门生故吏遍布学术舆论重地,稍有对他不满的声音,很快就会被淹没在更大的反对声中。
张居正的个性其实和高拱一样,都是持才倨傲的类型,区别在于高拱不加掩饰,张居正可能是汲取了他的教训,显得更有城府。
但徐阶、李春芳都以折节礼士著称,他们在阁时对待下级非常谦逊,唯独新进排名最后的大学士张居正以宰相自居,对待九卿非常高傲。
但张居正也绝不像高拱那样直言不讳,而是“倨见九卿,无以延纳,间出一语则辄中肯,人以是严惮之,重于他相。”
意思是每次议事时对待公卿大臣都非常高傲,别人发言时不搭腔,突然出一句就切中要害,于是别人非常忌惮,害怕他超过了其他宰相。
有意思的是,《宋史》中也有一句如此评价一个人:“同列论事上前,未尝力辨,但以一二语倾挤之。”
遗憾的是,
此句并非出自他的改革家朋友王安石的传记,而是《宋史奸臣秦桧传》。
民间有一句俗语“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形容湖北人精明凶悍,这话最初其实是专指张居正这一个湖北人的,后来演变成对所有湖北人的戏称。
其实我一直觉得湖北人挺实诚的,就因为出了张居正这么一个人物,居然把一个省的印象都改变了,可见这个人物得精明到什么程度!
张居正本来就大权在握,这种阴恻深沉的风格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御史言官一向是明朝官场上最勇敢的热血青年,石亨、曹吉祥、刘瑾、严嵩都未曾让这个群体怕过,贪官奸臣们的恶行反而经常激起他们捍卫正义的一腔热血。
然而这一次,似乎连他们都怕了,首相大人那种深不见底的彻骨奇寒,犹如凝聚态下的开尔文黑洞,任你几腔热血都能吸进来统统冰封。
明朝官场两百余年,第一次出现了御史言官集体噤若寒蝉的局面。
种种因素缔造了张居正这个明朝历史上罕见的大独裁者,打破了大多权力制衡机制,中华帝国自唐宋以来八百年,第一次出现如此高度集权的巨头。
那么一个大独裁者煞费苦心地揽权,会不会只是为了实现崇高理想,全心全意忠君为民,而丝毫不存半点私心,清正廉明,杜绝贪腐呢?其实历史上也不乏这种情况,比如诸葛亮、王安石、岳飞(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绝对权力),所以也有人把张居正放在他们同列。
诸葛亮、王安石、岳飞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活过来——张居正的贪腐程度只怕比严嵩亦不遑多让。
张居正入阁不久,就收到一笔重贿,刚刚退休的徐阶一口气给他送了三万两银子,目的很明确——徐家准备在松江大肆开捞,当然要先打点一下朝中重臣,好罩着点。
徐阶和高拱关系不好,所以就找了张居正,结果此事被高拱察觉,声称要调查。
张居正指天发誓,言辞激烈,于是高拱就算了。
此事也堪称奇特,有贪腐的线索,指天发誓就能算了。
其实从后来徐家的有恃无恐来看,朝中确实是打点到位了的。
张居正自己也需要向别人送礼,主要是李太后和冯保。
冯保是个太监,最爱金珠美玉,张居正在他身上下了血本,先后送给他黄金三万两、白银二十万两、夜明珠九颗、珍珠帘五副。
但冯保还不是普通的太监,而是太监中的艺术家,颇有才情,张居正经常为其搜罗名贵的琴、笔、扇,当然还少不了名家字画。
严嵩曾得到一幅假的《清明上河图》,冯保却得到了真品,现存《清明上河图》上还有冯保的题跋。
张居正送给冯保的贿赂中,艺术品这一个板块的价值就更难估量了。
张居正生活非常奢侈,对人居环境要求极高,他在北京稍微收敛,没有逾制建房,但他的家乡荆州府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是辽王驻地(本在辽东广宁,靖难之役后被太宗迁入内地),张居正看上了他的王府,居然用计构陷第八世辽王朱宪【火节】,以至被废藩,张居正趁机占了辽王府!
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这座王府不久又归了明神宗第六子惠王朱常润,但张居正此举表露了他想在江陵有一座巨宅的心愿。
很快就有人响应,地方官请张居正私人出钱,在江陵营造一座比辽王府更富丽堂皇的府第,资金不足的部分由地方政府补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