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3夺门 连于谦都碾碎的贪廉剧斗(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通政使(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局长)李锡弹劾于谦擅自推荐人选取代自己,是因为久久不能提拔,以此来表达对朝廷的怨气。

法司据此将于谦逮捕下狱,上升到了毁谤朝廷的高度,甚至准备论死。

结果羁押三个月后,王振终于搞清楚自己认错人了,于是释放于谦,但贬官为大理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正四品)。

从死刑到贬官,全都系于王振一句话,认错人,可见当时明朝的司法公正己经受到权力的侵染,不再是明初那般清正。

不过于谦威望己经很高,河南、山西的吏民伏阙上书,请求留下于大人,周王、晋王两位藩王也出面让于谦回当地。

须知明太宗系藩王造反成功,他深知藩王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大大限制了藩王的权力,藩王也明白参政的敏感性,一般不轻易干政。

现在两位藩王甘愿冒政治风险出面干涉于谦的任职,可见人望之高。

王振也无奈,只好同意于谦以大理少卿衔巡抚河南、山西。

于谦这一干,就又干了十年,在两省巡抚任上一直干了十九年。

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终于升官了,朝廷召其为兵部左侍郎。

第二年也先大举入寇,兵部尚书邝埜随明英宗亲征,于谦在兵部主持工作。

旋即,土木堡大败,皇帝被俘,大量公卿突然死亡,也先趁机攻向北京,宣府、大同、紫荆关、古北口、密云的守军纷纷溃败,瓦剌数十万大军在北京城下成功会合,包围九门。

也先提着明英宗在城下耀武扬威,要城内的人赶紧投降。

面对这样的窘境,北京的留守朝廷陷入一种癫狂状态,很多人在危急关头并不是首先考虑如何御敌,而是追责甚至泄愤。

众人怪罪是王振造成天裂之祸,当庭打死了王振的党羽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明英宗出征后,皇弟廊王朱祁钰监国,但这位长在深宫的皇子又岂是大将之才,现场看到活活打死人这样的场景居然吓得站起来就跑。

于谦连忙拉住廊王,让他当庭宣布王振有罪,马顺该死,又拼命在一片混乱中安抚杀红了眼的官员们,终于让大家渐渐冷静下来,一片混乱之中于谦的袍袖都被扯得碎粉!

事后,留守北京最大的官员吏部尚书王直紧紧握住于谦的手,激动得泣不成声:“国家全靠先生了,一百个王直都没用!”

于谦也毅然担起责任,以区区侍郎身份主持朝廷工作,应对土木堡之变这样前所未有的巨大突发危机。

翰林侍讲徐埕首先提出应该南迁首都以避战。

明朝本有南北两京,危机时刻,暂迁南京也合情合理,廊王初时也很心动。

毕竟也先挟土木堡大胜之势,风雷般扑向北京,群龙无首的明廷确实非常危险。

但是于谦力排众议,怒斥徐埕,要求廊王必须留在北京,坚决打击也先的嚣张气焰,不能迁都避战。

很显然,于谦才是真正的寇准再世,王振完全没有踩准节奏。

不过现在明廷的情况可比寇准时的宋廷危急得多,尤其是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明英宗被敌人俘虏,敌人还以其为要挟,形势对比过于悬殊。

于谦当机立断,要求拥立廊王为帝,主持大局。

廊王也很愕然,向于谦表示谢意,于谦却凛然道:“臣等只是忧国,不是为了私计。”

很快,明廷决定,由廊王即位,改次年为景泰元年,史称明代宗、景泰帝。

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并将明英宗两岁的儿子朱见濬立为皇太子,以安人心。

由于明英宗带走了京营的核心架构,并在土木堡全部打散,现在北京的防御确实很空虚。

但于谦并不惊惶,以景泰帝的名义传檄九边勤王,很快聚集了22万大军,包括在土木堡之变中作壁上观,不及时出援的一些宣府、大同主力将领。

这其中最主要的是镇朔将军、宣府总兵官杨洪和都督同知、大同总兵官石亨。

尽管他们在土木堡之变中形迹可疑,尤其是石亨在阳和口一触即溃,将明英宗暴露在蒙古轻骑的直线追击下,己被免官调查。

但他们毕竟久为边将,威望和军事素质都极高,国家用人之际,军事上必须仰仗他们。

于谦用杨洪率两万宣府精兵守住北京正门,石亨为右都督,掌管五军大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在各个世界当爸爸[快穿]巫师世界的永生者都市仙尊楚医生的作精娇妻是玄门大佬快穿之完美炮灰我靠背诵唐诗宋词飞升大明:爷爷,我不想当皇上啊重生逆袭:高冷总裁暖心爱拜师九叔人在斗罗,没有魂环我的剧本必是HE绝地求生之天下无敌全球每月一个新规则我在末世开商店双宝驾到:冷傲爹地太能撩神门无边维度电影世界交换师娇娘春闺诸天万界神龙系统重生纨绔权臣家的小娇娘我的名字,你的姓氏流放前我已经富可敌国了从火影开始签到港片里的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