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7明非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02
banner"
>
不过毕竟是死了爹,张居正还是回家看看,朝廷派尚宝卿、锦衣卫护送。
张居正临走前诫令阁臣,有大事不可做决定,急报江陵,由我来做决定。
张居正甚至在江陵处理了马自强、申时行两位新阁员入阁的事宜,堪称行在。
明神宗和两宫皇太后都不断派出高级别太监一路服侍张居正,凡张居正经过,地方政府都要重修道路,地方官列班相送。
由于朝廷诏谕张居正回家扫一下墓就要赶紧回朝,朝廷离不开您张大人,所以张大人要故意摆一摆谱,说老母亲受不了暑热,想等天气转凉再上路。
这一说不得了,内阁、部院寺卿、给事中、御史集体上章,请朝廷催促张大人立即回朝。
明神宗遣锦衣卫火速请张阁老先回朝,另遣太监护送太夫人等秋凉走水路回京。
张居正这才肯上路,一路上的地方官都要长跪迎接,巡抚、巡按越过辖区迎送。
张居正路过襄阳、南阳,分别是襄王、唐王的驻地。
按礼制,哪怕是公侯,见藩王也应该以臣礼,张居正其实还没有爵位,但以宾主之礼与二王相见。
张居正到了京郊,明神宗和两宫皇太后均派大太监出京迎接张大人回朝。
待到秋凉,司礼太监魏朝奉太夫人回京,明神宗和两宫皇太后以家人礼迎接。
这一次丁忧夺情,张居正可谓摆尽了谱,超规格享尽荣华富贵,是他个人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自此之后他更加随心所欲。
当然,很多人说只有权力在他手中,才能冲破重重阻力,推行改革。
那么,张居正那这位伟大的改革家到底有何历史功绩,配不配得上享受这些待遇呢?应该说还是有一些。
张居正有好几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号称挽救了即将覆灭的大明王朝,续了几年命,其改革最主要的是措施是考成法、清查土地、一条鞭法等。
所谓考成法,又称“京察”
即从京师派出考察组,全面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
这实在算不上什么新玩意儿,历朝历代都时不时这样搞一下,只不过官员的政绩很难量化,考察到后来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所以每次又都虎头蛇尾。
张居正这一次也没创出什么新花样,其实更多的是以考察为名,提拔自己人,贬黜不依附自己的人,倒是有点像恢复汉、晋察举制度的意思。
后来明朝陷入严重党争,“党徒”
们就是用这个制度互相斗,元气大伤,造成文官队伍的严重撕裂。
清查土地有点类似于隋文帝的“输籍定样”
但明朝户籍制度远比刚由南北朝统一而来的隋朝严密清晰,所以不需要“大索貌阅”
只需要重新丈量、认真清查偷税漏税的田产即可。
在这个问题上,大独裁者的优势体现出来,他的亲信队伍有力地执行了这个任务。
经清查,全国纳税土地共701.3976万顷,比上一次弘治年间的清理多了近三百万顷,成效卓著,大幅提高了田税收入,有点像一次活血化瘀的举措,虽谈不上很伟大的理论创举,但实实在在地増加了财税。
张居正最著名的改革家标签恐怕就得算著名的一条鞭法了。
所谓一条鞭法,简单地说就是以现银折算赋税。
古代的赋税制度很复杂,有现金、粮食、布匹、劳役等多种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事物的实际价值会有波动,每一次波动都是基层官吏盘剥百姓的机会,全部折算成银两减少了这样的机会,也让纳税人能够自由地选择效率最高的一种纳税方式。
客观地说这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行政调整,也确实解决了一定的财税制度弊病。
但话说回来,一条鞭法实在不能算是张居正的发明,现在可以很明确地考证,此法最初提及早在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武英殿大学士桂萼和户部尚书梁材便初步提出归并税种,折合银两的作法。
最迟嘉靖十年(1531年),御史傅汉臣便明确提出了“一条鞭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