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景泰帝新登皇位,在北京保卫战中立功的文武大臣迅速填充成为新的班底。
这其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于谦。
于谦不但救天下于水火,他的一身正气更是令政坛为之一振。
本来大明官场似乎有一种明太祖铁腕肃贪的效果逐渐散去的效果,贪官污吏和违法乱纪行为逐渐抬头,甚至出现了王振这样的巨贪,但于谦的横空出世却似一泓清气,重新澄明宇内。
而他那种面对敌人拎着皇帝当人质,却毫不犹豫地一炮打过去的果敢决绝,比之明太祖亲斩胡三舍亦毫不逊色。
这简直就是一个为臣版的朱元璋,面对又一个如此量级的对手,贪腐恶魔不禁皱起了眉头。
3.2宫斗三人团
其实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败得非常诡异,尤其是长城内外各大重镇的驻兵眼见明英宗行走在危险的草原上,甚至也先己经追及御驾时仍不出援,导致百年不遇的惨败。
对此,不少人从阴暗面分析,认为这其中暗藏阴谋。
比如有人认为并非是王振而是某些官员故意怂恿明英宗亲征,并带上许多重臣,然后与也先、边将勾结,造成一场大败,将这些重臣一网打尽,回头再把责任推给王振,反正王振也死无对证了。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明廷的权力换代,尤其是要把王振等人的利益攉到自己的盘子里。
这些说法充满了阴谋论的味道,不可尽信,但也不可不虑。
至少,王振是一个率先冒头的巨贪,他被打掉后明廷开始了一个瓜分其利益遗产的进程,这点毫无疑问。
这无论如何都点出了当时明朝政坛的一个重要特征:大明王朝建立近百年,也受到明太祖铁腕肃贪的重压近百年,贪腐这个慢性病己经被压抑了这么久,终于要找到新的病灶重新发育了!
而永宣盛世留下的班底依然对病魔的复甦非常不利,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突然崛起的于谦,又是那么的刚正,成为继明太祖之后,又一堵屹立在贪官污吏面前的高墙。
不过贪官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大,他们是没有被吓跑的。
胡惟庸这种小吏,为了揽权贪财,敢于向战神徐达、“小诸葛”
刘伯温伸出黑手,甚至蓄谋要和“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的盖世伟人明太祖生死相搏。
现在,区区一个于谦,他们就怕了吗?更何况,立功的也不止于谦一个,很多人借着大功蹿上高位,他们也并非没有资格和于谦掰一掰手腕。
石亨本来是土木堡之变中的败军之将,正是他的溃败将明英宗暴露在了也先的直线追击下。
而大溃败之后,他却毫发无损地单骑溜了回来,这本身就让人生疑。
但当时精锐将校损失殆尽,于谦用人不疑,力荐石亨、杨洪等在土木堡之变中表现不佳的将领担当大任。
结果石亨等似乎知耻而后勇,奋勇血战。
尽管途中石亨又一度怯战,要求于谦开门放自己进城,但于谦不答应,要求城下的部队力战,石亨倒也没有丢脸,没有逃遁,而是背水一战,痛击瓦剌,立下大功,战后封武清伯,加太子太师,提督团营,跃升为军中大佬。
从人生低谷突然走上巅峰,石亨深知多亏了于谦,而由于明朝的制度,武将立战功才能封世爵,文官一般是没有这样机会的。
所以这一战下来,石亨世封武清伯,功劳最大的于谦却没有封爵,石亨反而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为了表示感谢,石亨的做法是向朝廷举荐于谦的儿子于冕出任都督前卫副千户,以形成一定程度的世袭。
但于谦却坚决制止了这种做法,还说:“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
石亨身为大将,没听说他举荐一位隐士,提拔一名战士,以强军助国,而独独举荐大臣之子,这合乎公议吗?”
石亨一片好心却被打了脸,不由得勃然大怒。
而且渐渐地,石亨发现于谦虽然帮了自己大忙,但确实没有半点私心,并没有把他当自己人。
石亨常有一些谋取私利的小动作,均被于谦制止,感激之情逐渐散去,仇雠过节次第累积。
贪官污吏最大的伎俩就是结党营私,所以要抓住各种机会以私利结交,于谦这种不合作的姿态让他们很不爽。
当然,于谦不愿与石亨结党,还有的是人愿意,除了军中很多人想仰仗新大佬石亨提拔而投效的军官,石亨还需要文官和宦官这两条线上的同盟,徐有贞和曹吉祥很快成为了他的盟友。
徐有贞其实就是在土木堡之变发生时首先倡议南迁首都以避战的徐埕改的名字,当时于谦就当众痛斥了他懦弱怯战的行为,激起了廊王和百官奋勇抗战的决心,但徐埕的官声也就算彻底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