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明武宗一听是想阻他出入游玩,那可不行!
尤其外臣也就罢了,你们这些太监是私奴,怎么也这么不称主子的意?刘瑾再适时地补上一句:“如果司礼监用人得当,怎会让这些人得逞?”
明武宗立即下旨,刘瑾任司礼监掌印太监,马永成提督东厂。
恢复西厂,由谷大用提督。
当夜,收王岳、徐智等太监发往南京充军,后在途中杀死。
以往换皇帝确实意味着后宫势力的重新分配,但也未有过如此剧烈的动**,刘瑾这次堪称太监中的政变。
第二天,大臣们如约上朝,却发现形势不对。
刘健等按原计划向明武宗揭发刘瑾的贪腐行为,明武宗却说:“太监能贪多少?我看前朝不法行径,十之六七都是文官干的。”
继而得知刘瑾己经升任大公公,刘健等宰相见明武宗宠幸私奴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以内阁集体辞职为威胁。
万没料到明武宗居然就坡下驴,准了他们请辞的奏章!
这就完全不是成年人的游戏规则了,但明武宗就是个生性放纵的顽童,刘健、谢迁堪称一代名臣,遇到这个对手也只好认栽。
刘瑾当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他揽权招贿的本事超过了历代大公公。
太监并没有实权,大公公的权力只是来源于皇权的散逸,刘瑾非常用心地搜集这种散逸出来的皇权,他的一大技巧是侦查清楚了明武宗正在嬉戏时就去奏事。
明武宗玩儿得正开心,被政事所扰非常厌烦,立即跑开,边跑边说:“我用你是干什么的?拿这些事来烦我?”
之后刘瑾便经常直接加盖御印,不告诉皇帝,皇权便大量沉入他的手中。
以至于时人论及称大明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
“坐皇帝”
指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明武宗,“立皇帝”
便是指立在他身后的刘瑾了。
刘瑾这个技巧很可能来源于秦二世(赵胡亥)权臣赵高揽权的典故。
赵高是秦始皇之子秦二世的近臣,干的工作和后来的太监很类似,所以常被误认为是太监。
赵高专权的技巧是侦知秦二世玩得正在兴头上时通知丞相李斯来进谏,每次都弄得秦二世很扫兴,李斯也越来越得罪皇帝,逐渐失去信任,赵高得以专宠。
刘瑾将这个典故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堪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愧为贪官奸臣界的大理论家。
当然,揽权也是为了贪污,在贪污受贿的方式方法上,刘瑾也用心作了很多创新,以巩固其理论地位。
刘瑾的第一个创新发明是“见面礼”
,意即新进京上任的官员,都得向他进献见面的礼金。
见面礼的金额据说最初以一千两白银起价,之后越来越高,以至于到了五千两甚至上万两的地步。
有些官员刚上任,还没捞够那么多钱,于是向京城富户预借,捞够了连本带利还给富户,谓之“京债”
。
这种钱借出去一定收得回来,而且利息不薄,京畿富户争相出贷,竟然成了一个不错的理财产品。
从地方提拔到京城的官员贿赂这个资源开发得差不多了,刘瑾又考虑开新矿。
当时地方官也都是从京师派出去的,每年要定期回京述职。
刘瑾宣布,回京述职的地方官也要向他进献厚赂,后来扩大到京官出差回来也要进献,因为在他眼中出差就是去捞钱,捞了钱不给我送怎么行?由于这一类礼金是出去回来答复时给的钱,所以称作“谢礼”
。
侍郎韩福在刘瑾的安排下巡抚富裕的湖广(今湖北、湖南),前后送给刘瑾十余万两“谢礼”
。
还有一个发明是“贺印钱”
,意思是官员一遇升迁,都要给他送钱。
官员升迁的诰赦文件中有一个环节是皇帝加盖御印,这个手续往往就由司礼监掌印太监代劳,所以任何官员的升迁都绕不开刘瑾,刘公公通过盖这个印恭贺你升官,所以要收“贺印钱”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