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要试图通过利率解决房地产的问题,无论利率怎样调整,都是治标而不治本,哪怕房地产的泡沫没有了,其他它产业也还会有泡沫继续出现的。
这里额外谈一下,由于高昂的房租价格让许多大学毕业的青年不得不被迫放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发展的愿望而投向小城市,如果房租与房价居高不下的话,那么中国的一线城市在不久我未来将大面积老龄化。
我不明白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笼络那么多精英干什么?给精英的位子太多了,必然会降低社会经济的新陈代谢,越发达的地方,就越应该给年轻人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才对。
问题三,房地产是怎样拉大贫富差距的?
来看一组数据资料:1.,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即家庭年平均收入与当年房价的比值),世界银行计算出的底线为5∶:1,意指某地区家庭年均收入的5倍如果买不到当地一套适合家庭居住的房子的话,那么这个地区的房价就表现得的过高。
,我们如今的现状是各大省会汇城市(除呼和浩特8.67∶:1和拉萨特殊情况无数据以外)的房价收入比为10.7∶:1到23.3∶:1之间不等,其中10.7∶:1的城市只有青海省西宁市,23.3∶:1是上海;2.,房租收益率(即房屋总价格与每月房租比值,用以评估房产投资价值),国际公认收益率在150∶:1到230∶:1之间,但在北京、上海等地其值均超过360∶:1。
数据只是作为一个参考,老百姓可以自己算一算,你如果要在城市里买一套房子,需要不吃不喝攒多少年,这样一算,自然就清楚了。
贫富差距不是书本里的,也不是经济学家嘴里的,不是你说它存在它就存在,你说它不存在它就不存在的。
,当一个普通劳动者勤勤恳恳的工作十年甚至二十年都买不起一套房的时候,土地价值和劳动价值的关系就很明显出现了严重的恶化。
,这就好比空气里的氧气,如果有一天把氧气商品化,吸氧要交钱,而且氧气被商人和政府垄断,价格飞涨,那么结果只有两种,一种就是老百姓造反,另一种就是穷人都死光了,富人都跑掉了,市场枯竭了,价格自然也就没意义了。
如果从数学逻辑的角度观察,中国的房地产就是一本现实意义与讽刺意义相结合的博弈论。
,在这场博弈当中,出现了约翰·.纳什理想中的均衡点,因为参与者当中没有人会中途改变策略,但同样也会出现囚徒困境,这是人性的写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囚徒困境出现的时候,房地产便会预期的进入一个死循环圈当中,并呈螺旋状下跌。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我们的房地产是一场零和博弈,但我始终认为它是一次非零和博弈,因为自2005年起,整个房地产市场从迅速崛起到接近疯狂再到彻底疯狂的过程所消耗的能量是前30年的国民储蓄以及80后一代未来20年的现金流,同时也使得国民手中的货币购买能力大幅度的下跌,换句话讲就是币值的贬值。
当一个产业以黑洞般的形态将国民手中的零散货币吸纳整合到一处时,这个产业的交易价格早已远远背离了其实际价值。
事实上,从交易价格超出实际价值的那一刻起,整个房地产市场便开始处于超负荷运转中,这时仅仅是人们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向这个黑洞的开始,而非结束,因为没有谁会向我们作做出警告。
,即使有人警告,也只会被当作做傻子般对待,于是这个黑洞所吸收的能量越来越多,负荷也越来越沉重,而此时人们已经欲罢不能了,因为它的表现极其出色,在房地产市场从崛起到疯狂的整个过程中,似乎全然不曾出现过空头,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
,当你看不到一个产业资本的空头在何处时,说明它已经上升到了金融资本的高度,市场经济资本运作的参与者当中必然存在空头,而人人都看不到是因为人人都是空头。
,骑着驴找驴当然找不到了,在整个房地产升温至沸腾的过程里,所制造出的空头一方已经超出了那些缺乏战略思维的专家们的意识范围,这次的空头不再是某个群体、集团或个体,而是整个中国社会。
,原因有两层,从经济层面分析,前半个世纪,国民几乎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不可阻挡地的导致了国民性经济大衰退,其主要表现在国民手中的货币购买力的下跌以及储蓄货币面对通胀时所表现出的脆弱不堪,这是在经济层面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比如一个房地产商拥有1亿货币可投资资产,而一个普通家庭拥有10万货币可投资资产,表面上看似乎双方的流动资产比值为1000∶:1,但实际比值绝非如此。
,原因在于房地产商的1亿货币可以投资开发房地产从而在保值的基础上再次获取暴利,而普通家庭的10万货币却只能作为储蓄或进行风险投资,且几乎没有合法获取暴利的可能性(除非股市再度出现泡沫式上涨预期)。
,因此,当我们将1000个拥有10万流动货币资产的普通家庭与一个拥有1亿资产的房地产商相提并论时,前者显得无比脆弱,因为储蓄资本或者风险投资根本无法有效地对抗通胀威胁,并且储蓄资金是通胀来临时第一批遭殃的货币,面对央行,我们永远都处于被动,想提前取出来投资或消费都是妄想。
相比较前半个世纪的努力付诸东流而言,后半个世纪的财富被提前沽空则更加令人担忧。
,由于权力资本的结合导致了住房这个民生必需品从公益事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产业,并纳入了市场经济,如果说理由是因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样做了,我们也应该这样做的话,那如果有一天美国人集体跳楼了,我们是否也应该跟随呢?如果要学习日本,专砖家们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体性剖腹。
对于未来价值的提前沽空,表面上是由于个人房屋信贷而导致的,实际上它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而已,早在房价蓄水还未开闸的阶段,个人信贷就已经出现了宽松的态势,这很玄妙,也不得不令人佩服银行的先知先觉,它就像一道传送门,在老百姓刚刚开始关注楼市的时候便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使那些渴望向房地产黑洞里扔钱而苦于没门的民众打开了一扇窗户,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个人信贷大潮开始了,但是不知道房地产的泡沫周期是否能够支撑到还款结束。
这里解释一下上面所提到的国民货币购买力的下跌,原因在于大量的货币进入房地产行业,而这个带有泡沫性质的行业其本身价值低于交易价格,从而导致多出的一部分价格(即泡沫存量)处于虚拟之中,其中很大一部分会被开发商中饱私囊并以各种途径再度流入民间,而整个过程会出现断层,这会为民间货币流通带来不便,为了弥补这个空洞,银行定然会增发货币。
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大概可以这样归纳一下:老百姓买一套房穷三代,开发商盖一栋楼房富两二代。
5.税收需要“郎监管”
当有人看不到切实的希望时,便寄希望于改变,至于怎样的改变也都无所谓了,大概只要改变就行。
窒息的人迫切渴望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哪怕只有一分钟,所以将稻草当作做救命的绳索,也就不稀奇了。
两极分化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这是邓小平同志在世时就已经明确指出了的,所以中央政府这些年在解决两极分化问题上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在行动过程中却总是由主动变成被动。
我们的精英们在经过了无数次探讨与分析之后,将缩小贫富差距的各种办法层层过滤,最终认为税制改革与调整是唯一具有可行并相对而言代价较低的办法,但在落实上仍是却困难重重,但这绝不能被容许作为借口。
,如果不难,要精英做什么呢?
中国家庭里许多男人在外面赚了钱回家后要向妻子上交一部分,妻子会用这笔钱抚育儿女并且在家庭遭遇困难时拿出来应急。
国家税收在经济运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这样,在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用这笔钱来修正和补救,所以在如今贫富差距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利用财税改革调整贫富差距的方法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目前国家在缩小贫富差距缓解两极分化上面所下的工功夫很大,但大都是雷声大,雨点在雷声过后却很难落下来,基本在空中就已经被蒸发得的干干净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来看一段摘报:中国社科院某权威专家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政府调节贫富差距,首选应是税收制度,但是目前政府用于实现劫富济贫目标的手段还处于缺失状态,以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年增长20%以上的速度,甚至可以不动存量只动增量就可以做到,但难在如何能够做到从高收入者手里再分配一部分收入用于济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