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
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
而我都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
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我想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他们看见的不知道是那一回。
让坐时喧闹,检查时幽静,一定是在税关上的那一回了,试问爱农,果然是的。
“我真不懂你们带这东西做什么?是谁的?”
“还不是我们师母的?”
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到东京就要假装大脚,又何必带这东西呢?”
“谁知道呢?你问她去。”
通过肖像和语言描写,写出范爱农在辛亥革命之后的精神变化。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
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
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
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
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
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
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
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揭示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为下文范爱农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
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
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此段通过范爱农的变化写出他对辛亥革命的热情。
“情形还是不行,王金发他们。”
一个去年听过我的讲义的少年来访问我,慷慨地说,“我们要办一种报来监督他们。
不过发起人要借用先生的名字。
还有一个是子英先生,一个是德清先生。
为社会,我们知道你决不推却的。”
我答应他了。
两天后便看见出报的传单,发起人诚然是三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