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遂东南逾一小岭,至湘江之上。
共一里,溯江至蒸水入湘处。
隔江即石鼓合江亭。
渡江登东岸,东南行,其地陂陀高下,四里,过把膝庵,又二里,逾把膝岭。
岭南平畴扩然,望耒lěi水自东南来,直抵湖东寺门,转而北去。
湖东寺者,在把膝岭东南三里平畴中,门对耒水,万历末无怀禅师所建,后憨山亦来同栖,有静室在其间。
余至,适桂府供斋,为二内官强斋而去。
乃西行五里,过木子、石子二小岭,从丁家渡渡江,已在衡城南门外。
登崖上回雁峰,峰不甚高,东临湘水,北瞰衡城,俱在足下,雁峰寺笼罩峰上无余隙焉,然多就圯者。
又饭于僧之千手观音殿。
乃北下街衢,淖泥没胫小腿,一里,入南门,经四牌坊,城中阛闠与城东河市并盛。
又一里,经桂府王城东,又一里,至郡衙西,又一里,出北门,遂北登石鼓山。
山在临蒸驿之后,武侯庙之东,湘江在其南,蒸江在其北,山由其间度脉,东突成峰,前为禹碑享,大禹《七十二字碑》在焉。
其刻较前所摹望日亭碑差古,而漶漫模糊殊甚,字形与译文亦颇有异者。
其后为崇业堂,再上,宣圣殿中峙焉。
殿后高阁甚畅,下名回澜堂,上名大观楼。
西瞰度脊,平临衡城,与回雁南北相对,蒸、湘夹其左右,近出窗槛之下,惟东面合流处则在其后,不能全括。
然三面所凭掔同牵,近而万家烟市,三水帆墙,湘江自南,蒸江自西,耒江自东南。
远而岳云岭树,披映层叠,虽书院之宏伟,不及〔吉安〕白鹭大观,地则名贤乐育之区,而兼滕王、黄鹤滕王阁、黄鹤楼之胜,韩文公、朱晦庵、张南轩讲学之所。
衡州城东面濒湘,通四门,余北西南三面鼎峙,而北为蒸水所夹。
其城甚狭,盖南舒而北削云。
北城外,则青草桥跨蒸水上,此桥又谓之韩桥,谓昌黎公过而始建者。
然文献无征,今人但有草桥之称而已。
而石鼓山界其间焉。
盖城之南,回雁当其上,泻城之北,石鼓砥其下流,而潇、湘循其东面,自城南抵城北,于是一合蒸,始东转西南来,再合耒焉。
蒸水者,由湘之西岸入,其发源于邵阳县耶姜山,东北流经衡阳北界,会唐夫、衡西三洞诸水,又东流抵望日坳为黄沙湾,出青草桥而合于石鼓东。
一名草江,以青草桥故。
一名沙江,以黄沙湾故。
谓之蒸者,以水气加蒸也。
舟由青草桥入,百里而达水福,又八十里而抵长乐。
耒水者,由湘之东岸入,其源发于郴州之耒山,西北流经永兴、耒阳界。
又有郴江发源于郴之黄岑山,白豹水发源于永兴之白豹山,资兴水发源于钴鉧泉,俱与耒水会。
又西抵湖东寺,至耒口而合于回雁塔之南。
舟向郴州、宜章者,俱由此入,过岭,下武水,入广之浈江。
来雁塔者,衡州下流第二重水口山也。
石鼓从州城东北特起垂江,为第一重;雁塔又峙于蒸水之东、耒水之北,为第二重。
其来脉自岣嵝转大海岭,度青山坳,下望日坳,东南为桃花冲,即绿竹、华严诸庵所附丽高下者。
又南濒江,即为雁塔,与石鼓夹峙蒸江之左右焉。
衡州之脉,南自回雁峰而北尽于石鼓,盖邵阳、常宁之间迤逦而来,东南界于湘,西北界于蒸,南岳岣嵝诸峰,乃其下流回环之脉,非同条共贯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