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其侧又隶刻汉蔡中郎《九疑山铭》,为宋淳祐六年郡守潼川李袭之属郡人李挺祖书。
盖袭之既新其宫,因镌其铭于侧以存古迹。
后人以崖有巨书,遂以“书字”
名,而竟失其实。
始知书字岩之即为玉琯,而此为九疑山之中也。
始知在箫韶南者为舜陵,在玉琯岩之北者,为古舜祠。
后人合祠于陵,亦如九疑司之退于太平营,沧桑之变如此。
土人云:永福(寺)昔时甚盛,中有千余僧常住,田数千亩,是云永福即舜陵。
称小陵云:义以玉琯、舜祠相迫,钦癸绎扰,疏请合祠于陵。
令舜陵左碑,俱从永福移出。
后玉琯古祠既废,意寺中得以专享,不久,寺竟芜没,可为废古之鉴。
余坐玉琯中久之,因求土人导往三分石者。
土人言:“去此甚远,俱瑶窟中,须得瑶人为导。
然中无宿处,须携火露宿乃可。”
已而重购得一人,乃平地瑶刘姓者,期以明日晴爽乃行。
不然,姑须之斜岩中。
乃自玉琯还,过马蹄石之东,入岩从山半陷下,内亦宽广,〔如斜岩外层之南岩,〕有石坡中悬,而无宛转之纹。
岩外镌“飞龙岩”
三字,岩内镌“仙楼岩”
三字,俱宋人笔。
出洞,复逾马蹄石,复共三里而返斜岩。
明宗乃出火炬七枚,与顾仆分携之,仍爇炬前导。
始由岩左之下层捱隙历蹬而下,水从岩左飞出,注水流与人争级,级尽路竟,水亦无有。
东向而入,洞忽平广。
既而石田鳞次,水满其中,遂塍上行,下遂坠成深壑。
石田之右,上有石池,由池涉水,乃杨梅洞道也。
舍〔之〕,仍东下洞底。
既而涉一溪,其水自西而东,向洞内流。
截流之后,循洞右行,路复平旷,洞愈宏阔。
有大柱端立中央,直近洞顶,若人端拱者,名曰“石先生”
。
其东复有一小石竖立其侧,名曰“石学生”
,是为教学堂。
又东为吊空石,一柱自顶下垂,半空而止,其端反卷而大。
又东有石莲花、擎天柱,皆不甚雄壮。
其东有一柱,亦自洞底上穹,与之并起,更高而巨。
其端有一石旁坐石莲上,是为观音座。
由此西下,可北绕观音座后。
前烂泥河水亦绕观音座下西来,至此南折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