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列五六碑,俱世庙、神庙二朝之间者,无古迹也。
二室俱敝而隘,殊为不称。
问窆biǎn宫落葬之地何在?
帝原与何侯飞升而去,向无其处也。
因遍观其碑,乃诗与祝词,惟慈谿颜鲸。
嘉靖间学道。
一碑已断,言此地即古三苗地,帝之南巡苍梧,此心即“舞干羽”
之心。
若谓地在四岳之外,帝以髦期之年,不当有此远游,是不知大圣至公无间之心者也。
盖中国诸侯,悉就四岳朝见,而南蛮荒远,故不惮以身过化。
其说似为可取。
李中溪元阳引《山海经》,谓帝舜炼丹于紫霞洞,白日上升。
《三洞录》谓帝舜禅位后,炼丹于此。
后儒者不欲有其事,谓帝崩于苍梧之野;而道者谓其在九疑中峰。
夫圣人之初,原无三赦之名,圣而至于神,上天下地,乃其余事。
及执儒者,三见而辨其事,不亦固哉。
后其侄李恒颜宰宁远,跋其后,引《艺文志》载蔡邕谓舜在九疑解体而升。
书曰:“陟方乃死。”
韩愈曰:“陟,升也,谓升天也。”
《零陵郡忠》载道家书,谓帝厌治天下,修道九疑,后遂仙云。
宁远野史《何侯记》载,负元君家九疑,修炼丹药功成,帝舜狩止其家。
帝既升遐,负元君亦于七月七日升去。
是兹地乃舜鼎湖,非陵寝也。
且言苍梧在九疑南二百里,即崩苍梧,葬九疑亦无可疑者。
唐元次山之说似未必然,其说种种姑存之。
惟寝殿前除露立一碑甚钜,余意此必古碑,冒雨趋视之,乃此山昔为瑶人所据,当道剿而招抚之者。
其右即为官廨,亦颓敝将倾,内有一碑已碎,而用木匡其四旁。
亟读之,乃道州九疑山《永福禅寺记》,淳熙七年庚子公元1180年道州司法参军长乐郑舜卿撰,知湖、梧州军州事河内向子廓书。
书乃八分体,遒逸殊甚。
即圣殿古碑,从永福移出者,然与陵殿无与,不过好事者惜其字画之妙,而移存之耳。
然此廨将圮,不几为永福之续耶?
舜卿碑中有云:“余去年秋从山间谒虞帝祠,求何侯之丹井、郑安期之铁臼,访成武丁于石楼,张正礼于娥皇,与萼绿华之妙想之故迹,乃了无所寄目,留永福寺齐云阁二日,桂林、万岁诸峰四顾如指,主僧意超方大兴工作,余命其堂曰彻堂。”
二十七日雨色已止,而浓云稍开。
亟饭,逾马蹄石岭,三里,抵玉琯岩之南,觅所期刘姓瑶人,欲为三分石之行。
而其人以云雾未尽,未可远行,已往他所矣。
复期以明日。
其人虽不在,而同居一人于山中甚熟,惜患疮不能为导,为余言:玉琯乃何侯故居,古舜祠所在,其东南山上为炼丹观故址。
《志》言在舜庙北箫韶、杞林之间,中有石臼,松穿臼而生,枝柯拳曲如龙。
余遍询莫知其处,想郑舜卿所云访郑安期之铁臼,岂即此耶?
然宋时已不可征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